作者:​宓婷婷  单位:​宁波大学附属阳明医院(余姚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6
222

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改善儿童髋关节功能,但术后回家护理阶段,错误动作可能导致假体松动、脱位等严重并发症。家长需明确哪些动作必须禁止,为孩子康复筑牢防线。

一、日常活动中的禁忌动作

深蹲与过度弯腰:避免让孩子深蹲捡物(髋关节弯曲超过 90°),如从地面拿起玩具、穿鞋袜等。儿童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较弱,过度弯曲会使假体承受异常压力,临床数据显示此类动作导致脱位的风险高达 30%。建议准备带轮收纳盒,让孩子坐着取用物品。

交叉双腿与盘腿:禁止跷二郎腿、盘腿坐沙发或地板。这些动作会使髋关节过度内旋,破坏假体稳定性。尤其低龄儿童玩耍时易不自觉交叉双腿,家长需随时提醒,可在孩子座椅两侧放置靠垫限制腿部活动范围。

单腿站立与跳跃:术后 3 个月内避免单腿支撑动作,如单脚跳、踮脚够高处物品。儿童平衡能力尚未完善,单腿站立时骨盆倾斜可能导致假体受力不均,增加松动风险。取高处物品时需使用稳固台阶凳,家长全程陪同。

二、康复训练中的危险行为

过早负重与剧烈运动:术后 6 周内不可让孩子扶拐独立行走(医生允许除外),禁止跑步、攀爬楼梯等。儿童骨骼愈合速度虽快,但假体与骨骼的融合需要时间,过早负重可能导致假体下沉。康复训练应从被动活动开始,如在家长辅助下缓慢屈伸髋关节(角度不超过 80°)。

不规范的关节活动度训练:避免盲目增加髋关节外旋角度,如让孩子脚尖过度向外撇。训练时需使用量角器监测,外旋角度应控制在 15° 以内。过度外旋会牵拉关节囊,影响愈合,严重时可能造成假体周围骨折。

忽视疼痛信号的训练:当孩子诉说髋关节刺痛或训练后肿胀加重时,需立即停止训练。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密切观察其表情和动作,如出现跛行、抗拒活动等情况,可能是动作不当导致的隐性损伤。

三、体位与姿势的潜在风险

睡软床与不良睡姿:避免让孩子睡席梦思等软床,平卧时不可在膝下垫过高枕头(超过 5cm)。软床会使身体下陷,导致髋关节过度屈曲;过高枕头则会增加髋关节压力,影响血液循环。建议选择硬板床,必要时在腰下垫薄枕维持生理曲度。

侧身时未加垫支撑: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后,侧身睡需在两腿间夹厚枕头(厚度与骨盆同高),且患侧不可朝下。无支撑的侧身会使髋关节内收,增加脱位风险。家长可缝制带松紧带的枕头固定带,防止孩子翻身时枕头移位。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避免孩子久坐超过 1 小时(如看电视、做作业),久坐会导致髋关节僵硬,突然站起时易引发动作变形。建议设置闹钟,每 40 分钟协助孩子缓慢起身活动,活动范围以不引起疼痛为限。

四、其他易被忽视的危险场景

上下床动作不当:上床时需让孩子先坐床边,再由家长协助将患侧腿缓慢移至床上(不可先抬患侧腿);下床时则相反,先移健侧腿至床外。错误的上下床顺序可能导致髋关节过度内收,临床中约 20% 的脱位发生在床边动作。

穿脱衣物的错误方式:禁止让孩子弯腰穿裤子,应采用 “仰卧屈膝” 法:平卧时先穿患侧裤腿,再穿健侧,最后由家长协助将裤子拉至腰部。穿袜子需使用长柄袜钩,避免髋关节弯曲超过安全角度。

卫生间意外风险:马桶旁需安装稳固扶手,孩子如厕时不可深蹲,可使用马桶增高垫(高度约 15cm)。起身时需双手撑扶手缓慢站起,禁止猛地用力或转身取物,卫生间地面需铺防滑垫,防止滑倒导致髋关节受力骤增。

总结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家庭护理,核心是 “限制危险动作,保护假体稳定”。与成人相比,儿童自制力差、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家长需更细致地管控日常活动、康复训练和体位姿势,尤其要警惕玩耍中不自觉的危险动作。建议在家中显眼处张贴禁忌动作图示,与孩子共同制定 “安全活动清单”。记住,术后 3-6 个月是假体稳定的关键期,科学规避危险动作,配合定期复查,才能为孩子重建健康的髋关节功能,让他们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