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慧丹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  发布时间:2025-07-31
5

生活中,意外总是突如其来,从不小心烫伤、摔伤,到突发的心脏骤停,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至关重要。然而,许多人在急救时因陷入误区,不仅没能帮到伤者,反而可能加重伤害。下面就为大家梳理急诊常见的急救护理误区,并分享正确处理方法。

一、烫伤急救误区:别让错误火上浇油

烫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不少人第一反应是在烫伤处涂抹牙膏、酱油等。其实,这些做法不仅无法缓解烫伤,还可能引发感染。牙膏会阻碍热量散发,使烫伤部位温度持续升高;酱油中的色素、盐分等成分,容易污染伤口,增加医生清创难度。

正确做法是,烫伤后立即用流动的凉水冲洗伤口 15 - 30 分钟,快速带走热量,降低烫伤程度。冲洗结束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轻轻覆盖伤口,避免摩擦,然后尽快送往医院处理。若烫伤部位衣物粘连,不要强行撕扯,可用剪刀小心剪开衣物周围部分。

二、流鼻血误区:仰头止血不可取

流鼻血时,很多人习惯仰头止血,认为这样能阻止血液流出。但实际上,仰头会让血液倒流进鼻腔后方、口腔,甚至呛入气管,引发咳嗽、呼吸困难,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窒息。还有人会用纸巾用力填塞鼻腔,粗糙的纸巾可能损伤鼻黏膜,加剧出血。

正确的止血方法是,身体微微前倾,用手指捏住鼻翼两侧,持续按压 5 - 10 分钟。同时,可以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在前额、颈部,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若按压 10 分钟后仍未止血,或频繁流鼻血,应及时就医检查。

三、骨折急救误区:随意复位危害大

遇到骨折情况,有人会尝试自行复位,觉得这样能让骨头尽快恢复原位。但非专业人士缺乏正确复位知识和操作技巧,盲目复位可能导致骨折断端刺伤周围血管、神经,引发更严重的损伤,还会增加伤者痛苦。此外,随意搬动骨折患者,也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正确处理方式是,在原地对骨折部位进行简单固定。可用木板、树枝、硬纸板等作为夹板,在夹板与皮肤间垫上毛巾、衣物等柔软物品,避免擦伤皮肤,然后用绷带或布条固定夹板两端。如果没有合适的固定材料,也可将受伤肢体与身体固定在一起。固定后,尽快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处理。

四、异物卡喉误区:拍背、吞咽食物不可行

当异物卡喉时,有人会用力拍打伤者背部,试图将异物拍出;也有人让伤者吞咽大块食物,想把异物压下去。但这些方法往往适得其反,拍背可能使异物卡得更紧,吞咽食物则会让异物越陷越深,甚至划破食管,危及生命。

遇到异物卡喉,应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对于成人和一岁以上儿童,施救者站在伤者身后,双脚呈弓步,前脚置于伤者两足之间,让伤者身体前倾,头部略低,嘴巴张开。施救者双臂环绕伤者腹部,一手握拳,拇指顶住伤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有力地向内、向上冲击伤者上腹部,每秒约 1 次,重复操作直至异物排出。对于一岁以下婴儿,要将婴儿面朝下,放在手臂上,用手支撑住婴儿的头部和颈部,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快速拍打 5 次,然后将婴儿翻正,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用两手指快速按压 5 次,交替进行,直至异物排出。

五、突发心梗误区:硬扛、随意服药

突发心梗时,有些患者觉得休息一下就好,选择硬扛,结果延误了最佳救治时间;还有人会自行服用硝酸甘油等药物,但如果患者血压过低,服用硝酸甘油反而会加重病情。

一旦怀疑发生心梗,应立即停止活动,原地坐下或躺下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减少心脏负担。同时,马上拨打 120 急救电话,告知医护人员具体位置和症状。等待急救人员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出现心跳骤停,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在不明确病因的情况下,切勿乱用药,随意用药可能导致误诊,掩盖或加重病情。

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避开常见误区,在关键时刻就能为生命争取更多机会。希望大家都能将这些知识记在心里,当意外来临时,冷静应对,成为身边人的 “急救小卫士” 。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15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22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
2025-06-27
来源:肇庆市高要区...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