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玩耍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更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玩耍,我们还能早期发现一些儿童发育问题,比如孤独症。
近年来,孤独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孤独症患者已超过1300万,儿童群体患病率约1%,相当于每100个孩子中可能就有1个患病,且这一数据还在逐年攀升。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核心症状为社交沟通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那么,怎样通过和孩子玩耍早期发现孤独症患儿呢?从孩子婴儿期起,家长就要留意孩子在玩耍互动中的表现。比如3~4个月时,若孩子很少有眼神对视,对大人逗弄反应淡漠,就需关注。6~7个月,孤独症患儿可能对玩具兴趣缺乏,不与家人有情感交流。9~12个月,若孩子叫名无反应,不理解指令,不会用肢体动作表达,就要警惕。12个月以上孩子,若孩子不模仿,不用手指物,沉浸独自玩耍,也是异常表现。
既然玩耍对孩子成长如此重要,还能辅助发现发育问题,那家长该如何与不同年龄段孩子玩耍呢?
0~3个月,家长可用黑白卡,在距宝宝眼睛20~30cm处缓慢左右、上下移动,锻炼视觉;在宝宝头两侧轻轻摇晃摇铃,变换声音方向和类型,锻炼听觉和转头能力;在温暖房间用婴儿油给宝宝全身温柔抚触,边做边轻声说话或哼歌,刺激触觉、给予安全感、增强亲子联结;近距离与宝宝对视,用夸张表情、高音调“对话”,模仿宝宝声音等回应,启蒙社交和语言、增进情感交流;让宝宝清醒时趴在结实平坦垫子上,用玩具或家长的脸在前方逗引抬头,锻炼颈部、肩部力量。
4~6个月,可以提供不同质地、形状、大小的安全玩具,鼓励宝宝主动抓握、摇晃、啃咬,锻炼手眼协调和触觉;宝宝仰卧时,用玩具引导其翻身,轻轻辅助推臀部或腿部,成功后热情鼓励;用薄纱巾轻轻盖在宝宝脸上,玩躲猫猫,建立物体恒存概念、带来惊喜感。
7~9个月,可以用纸箱、爬行隧道或靠垫设置简单“通道”或障碍,用玩具逗引宝宝爬过去,锻炼大运动、爬行和空间感;提供安全敲击玩具,示范敲击,让宝宝模仿声音和动作,锻炼手部控制、节奏感和因果关系认知;玩递东西游戏,让宝宝理解“给我”“谢谢”指令,模仿社交礼仪;当着宝宝面用杯子或小碗盖住小玩具,让宝宝寻找,加深物体恒存概念、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家长做简单动作和发音,鼓励宝宝模仿,增强语言和动作模仿、社交互动。
10~12个月,可以提供稳固学步推车或小凳子,让宝宝推着前进,练习迈步和平衡;用大块软积木搭2~3块,让宝宝模仿搭或推倒,锻炼精细动作、模仿能力和因果关系认知;准备有洞容器或投币玩具,示范将小球或大块“硬币”放进去,让宝宝练习投掷,锻炼手眼协调、二指捏和空间关系认知;玩指认游戏,让宝宝指认物品、身体部位等,锻炼语言理解、认知和身体意识;选择厚纸板、画面简单绘本,边指图边生动讲述,鼓励宝宝翻页、触摸特殊材质,启蒙语言、认知、专注力和阅读习惯。
2~3岁孩子,语言表达、思维想象、社交能力快速发展。家长可以和孩子玩过家家,玩拼图游戏,玩简单棋类游戏,唱儿歌、读绘本,鼓励孩子跟唱、复述,提高语言能力;一起玩涂鸦、手工,发挥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
4~6岁孩子,各方面能力进一步提升。可以玩猜谜语、脑筋急转弯,锻炼思维敏捷性和语言理解能力;玩策略类棋类游戏;进行户外运动,如跳绳、踢毽子,增强体质和运动协调能力;开展科学小实验,如“彩虹桥”实验;玩团队合作游戏,如接力赛跑。
总之,再忙再累也要挤出时间陪孩子玩,在玩耍中细心观察孩子表现,早期发现潜在问题。通过高质量玩耍,陪伴孩子健康成长,让孩子在玩耍中越玩越聪明,拥有快乐童年和美好的未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