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医院的病理科里,有一群特殊的 “医生”,他们很少直接面对患者,却时刻与疾病的 “密码” 打交道。他们在显微镜下,如同侦探般抽丝剥茧,在细胞和组织的微观世界中寻找疾病的真相,他们就是病理学诊断医生。病理学诊断作为疾病诊断的 “金标准”,究竟藏着哪些秘密?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神秘的领域。病理学诊断:疾病诊断的 “金标准”1.什么是病理学诊断病理学诊断,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人体的组织、细胞或体液进行分析,以确定疾病的病因、病变性质和发展阶段的一门医学科学。它涵盖了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等多个分支。例如,当患者疑似患有肿瘤时,医生会通过手术切除、穿刺等方式获取病变组织,这些组织就会被送到病理科。病理医生会将组织制成超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排列方式,从而判断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
2.为何被称为 “金标准”在疾病诊断的众多方法中,影像学检查(如 CT、MRI)能帮助医生看到人体内部大致的形态结构变化,血液检查可以反映身体的一些生化指标,但这些都只能提供间接的证据。而病理学诊断直接观察病变组织和细胞,能够准确揭示疾病的本质。以癌症诊断为例,只有通过病理学检查找到癌细胞,才能最终确诊癌症,其他检查手段都无法替代,这就是病理学诊断 “金标准” 地位的由来。
病理学诊断的 “侦查” 流程1.样本的获取获取样本是病理学诊断的第一步。获取样本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手术切除,对于一些较大的肿瘤或病变组织,医生会在手术过程中将其完整切除并送检;穿刺活检则适用于深部脏器的病变,通过细针穿刺抽取少量组织;还有内镜活检,如胃镜、肠镜、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时,在内镜下钳取病变组织。这些样本是病理诊断的 “线索”,其质量直接影响诊断结果。
2.样本的处理与观察样本送到病理科后,病理技术人员和病理医生会对其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处理。首先要对组织进行固定,防止细胞自溶和腐败,保持其原有形态;然后进行取材、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等步骤,将组织制成蜡块;接着使用切片机切成厚度仅几微米的薄片,并进行染色,最常用的是 HE 染色,经过染色后,细胞和组织的不同成分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医生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细胞的大小、形状、核的形态、组织结构等特征,寻找疾病的蛛丝马迹。
病理学诊断的重要作用1.为临床治疗指明方向准确的病理学诊断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关键。不同类型、不同分期的疾病,治疗方法大相径庭。比如肺癌,如果病理学诊断显示是小细胞肺癌,治疗以化疗和放疗为主;而如果是非小细胞肺癌,早期患者可能适合手术治疗,晚期患者则可能需要结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只有明确了病理类型,医生才能为患者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2.预测疾病的发展与预后病理学诊断不仅能诊断疾病,还能预测疾病的发展和患者的预后情况。例如,通过观察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医生可以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病理分期和患者的生存几率等。一般来说,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分期越早,恶性程度越低,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反之,分化程度低的肿瘤、分期越晚,恶性程度高,容易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差。
病理学诊断的新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病理学诊断也在不断发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以检测组织细胞内的特定蛋白质,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区分肿瘤的类型和来源;分子病理学则深入到基因层面,检测基因突变等分子改变,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此外,数字病理和人工智能技术也逐渐应用于病理学诊断领域,通过对病理图像的数字化处理和分析,人工智能可以辅助病理医生更快地识别病变,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