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雅  单位:雅安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发布时间:2025-10-21
30

“上班久坐 8 小时,加班到半夜才吃饭,为赶时间 5 分钟吃完一碗面”—— 这样的生活节奏,成了很多人的日常。可很少有人意识到,久坐、熬夜、吃太急这些看似平常的习惯,正在悄悄 “伤害” 消化系统,从最初的腹胀、反酸,逐渐发展为胃炎、胃溃疡甚至肠息肉。了解这些习惯的 “致病逻辑”,才能及时调整,避免消化疾病找上门。

久坐:让肠胃 “变懒”,便秘、肠炎找上门

很多人坐下就不想动,尤其办公室人群,每天久坐时间超过 10 小时。可久坐会直接影响肠道蠕动 —— 正常情况下,人体站立或活动时,腹部肌肉收缩能带动肠道蠕动,帮助食物消化吸收和粪便排出;而久坐时,腹部肌肉放松,肠道蠕动速度会减慢 30% 以上,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变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就会导致大便干结、便秘。

长期便秘还会引发连锁反应:粪便中的有害物质(如硫化氢、吲哚)在肠道内堆积,刺激肠黏膜,增加慢性肠炎的发病风险;同时,肠道蠕动缓慢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有害菌大量繁殖,进一步加重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数据显示,久坐人群患便秘的概率是经常运动者的 2.5 倍,患肠息肉的风险也会升高 15%。

熬夜:打乱 “消化生物钟”,胃黏膜反复受损

“熬夜后总觉得胃里反酸、烧心”,这其实是熬夜打乱消化系统 “生物钟” 的信号。人体的消化系统有固定的 “工作节奏”:白天胃肠蠕动快,分泌消化液(如胃酸、胃蛋白酶)帮助消化;夜间则进入 “修复期”,胃肠蠕动减慢,胃黏膜开始修复白天受损的细胞,同时减少消化液分泌,避免空腹时胃酸刺激胃黏膜。

而熬夜时,身体处于 “应激状态”,会异常分泌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激素,这些激素会刺激胃酸持续分泌,同时抑制胃黏膜的修复功能。此时胃里没有食物中和胃酸,过多的胃酸会直接腐蚀胃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长期下来就会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甚至诱发胃溃疡 —— 熬夜人群患胃溃疡的风险是规律作息者的 3 倍,且夜间胃痛、反酸的症状会更明显。

此外,熬夜还会影响肝脏功能(夜间是肝脏代谢和解毒的关键时段),导致胆汁分泌和排泄紊乱,进而影响脂肪消化,增加胆囊炎、胆结石的发病风险。

吃太急:给肠胃 “硬塞” 食物,胃炎、食管反流跑不了

“狼吞虎咽” 成了很多人的吃饭常态,有人为赶时间,5-10 分钟就能吃完一顿饭。可吃太急会让消化系统 “超负荷工作”:首先,牙齿咀嚼不充分,大块食物进入胃里,会增加胃的研磨负担,长期下来导致胃壁肌肉疲劳,消化功能下降;其次,食物未经充分咀嚼,无法与唾液中的淀粉酶充分混合,会影响淀粉类食物的初步消化,增加腹胀、嗳气的概率。

更危险的是,吃太急时容易 “吞咽” 过多空气,同时会导致食管下括约肌松弛 —— 正常情况下,食管下括约肌像 “阀门” 一样,能防止胃里的食物和胃酸反流回食管;而吃太急会让这个 “阀门” 关闭不及时,胃酸反流到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发反流性食管炎,出现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长期如此,还会增加食管黏膜异型增生的风险,对健康造成更大威胁。

3 个简单调整,让消化系统 “恢复活力”

改变这些习惯不需要 “大动干戈”,简单调整就能有效保护消化系统:

对抗久坐:每坐 1 小时起身活动 5 分钟,做简单的弯腰、转腰动作,或饭后散步 10 分钟,促进肠道蠕动;

规律作息:尽量在 23 点前入睡,保证 7-8 小时睡眠,若偶尔熬夜,第二天可适当减少食量,避免给肠胃增加负担;

慢慢吃饭:每口饭咀嚼 15-20 次,将食物嚼碎后再咽下,每餐吃饭时间控制在 20-30 分钟,避免边看手机边吃饭(容易分散注意力,不知不觉吃太快)。

若已出现持续腹胀、反酸、胃痛、便秘等症状,建议及时到消化科就诊,通过胃镜、肠镜等检查明确情况,避免病情加重。记住:消化系统的健康,藏在每一个日常习惯里,及时调整,才能远离消化疾病的困扰。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