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现代医学的舞台上,介入手术凭借其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成为了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而在这紧张有序的手术过程中,术中配合就像是一场精密的交响乐,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危。
介入手术团队及准备
介入手术团队通常由介入医生、护士、放射技师和麻醉师等多名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各自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在手术开始前,需要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准备工作。护士要核对患者基本信息,了解病史及过敏史,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确保手术安全。同时,准备好常规手术器械、特殊器械、药品及耗材,并检查手术室环境、设备和急救设备,确保一切处于备用状态。
术中配合流程
1.消毒铺巾与体位摆放
手术开始前,要对手术部位进行彻底消毒,并铺设无菌手术巾,为手术创造无菌环境。护士需协助患者摆放合适的体位,既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又要考虑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比如在一些心脏介入手术中,患者需要保持特定的体位,以方便医生操作。
2.器械传递与操作协助
在手术过程中,护士要准确、迅速地传递手术器械给主刀医生,确保手术流程的顺畅进行。同时,根据手术需要,协助主刀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如牵拉组织、暴露手术野等。护士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器械的使用方法,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提供有效的帮助。
3.影像设备操作及监测
放射技师要熟练掌握各种影像设备的操作方法,如C型臂、超声等,根据手术需要调整设备位置和参数,获取清晰的影像资料,为医生的操作提供准确的指导。同时,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术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手术安全。在使用各种器械、敷料等时,要进行清点记录,防止遗留在患者体内。
4.患者配合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保持身体静止,避免因不必要的动作干扰手术操作,影响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这是因为介入手术需要医生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通过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对病灶进行精确治疗,患者的随意移动可能会使器械位置发生偏差,进而增加手术风险和难度。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介入手术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血管损伤、出血及血肿、血栓形成和栓塞、感染等。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完善术前准备,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术后护理。
如果在手术中出现并发症,医护人员要迅速做出反应。如遇到血管损伤,应立即停止操作,压迫止血,必要时行修补术;对于出血及血肿,要重新压迫止血,应用止血药物,必要时行血肿清除术;血栓形成和栓塞则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或手术取栓等;一旦发生感染,要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加强局部换药和护理,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介入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协作。在手术过程中,大家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传递信息,共同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医生、护士、技师和麻醉师等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形成一个高效的战斗集体。只有这样,才能在每一个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介入手术的术中配合是一场与时间和死神的赛跑,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医护人员们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无私奉献,在手术台上谱写着生命的赞歌,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生命的每一刻。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介入手术的术中配合会更加精准、高效,为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