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红  单位:德阳市旌阳区中医院(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内三科))  发布时间:2025-07-23
503

在威胁人类消化系统健康的众多因素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无疑是最顽固的“敌人”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50%的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而在我国,这一比例更是高达50%~60%。当体内出现这种细菌,很多人会陷入恐慌,不知如何是好。实际上,只要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就能有效与之对抗。

知己知彼:深入了解幽门螺杆菌的危害与传播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呈螺旋状的微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其独特的生理结构赋予它在强酸性胃环境中生存的“超能力”。借助自身螺旋结构,它能轻松钻入胃黏膜层,源源不断地分泌尿素酶、细胞毒素等有害物质,逐步破坏胃黏膜屏障。长期受其侵扰,人体极易患上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更令人担忧的是,幽门螺杆菌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列为Ⅰ类致癌物,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据研究,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患胃癌的风险是未感染人群的3~6倍。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为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日常生活中,共用餐具、水杯,用嘴咀嚼食物喂食幼儿,情侣间的亲密接触等行为,都可能通过口口传播导致幽门螺杆菌在家庭成员间扩散,造成家庭内聚集性感染。而当水源或食物被含有幽门螺杆菌的粪便污染,人们一旦摄入,就会通过粪口途径被感染。此外,在聚餐时不使用公筷、常吃未彻底清洗或煮熟的生冷食物,也会大大增加感染的风险。精准探测:找到确诊感染的可靠方法

目前,临床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主要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侵入性检测以胃镜检查最为常见,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医生会取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检查等。这种检测方式不仅能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还能直接观察胃部病变情况,尤其适合那些伴有消化不良、胃痛胃胀等症状,或者需要排查其他胃部疾病的患者。

非侵入性检测则凭借便捷性受到广泛欢迎,其中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是主流选择。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尿素酶能够分解尿素,患者服用含有标记尿素的试剂后,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就能准确判断是否感染,其检测准确率超过95%。不过,血清学检测虽然能查出抗体,但无法区分是既往感染还是现症感染,所以通常仅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当出现反复胃痛、胃胀、反酸、嗳气等症状,或者直系亲属中有胃癌患者时,应及时进行检测,以便早发现、早应对。

规范作战:制定清除幽门螺杆菌的科学方案

感染幽门螺杆菌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立刻治疗。根据《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只有在患有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胃癌家族史等情况下,才强烈推荐进行根治治疗。目前,临床普遍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治疗疗程一般为10~14天。在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是重中之重。随意停药或漏服,不仅可能导致治疗失败,还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后续治疗难度。同时,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以减少对胃部的刺激。严防死守:构建预防感染的坚固防线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核心在于切断其传播途径。在家庭生活中,要做到餐具专用,并定期进行消毒处理;聚餐时,一定要坚持使用公筷公勺,积极倡导分餐制;杜绝用嘴喂食幼儿的行为,同时注重口腔卫生,按时更换牙刷。在饮食方面,应尽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对食物要进行彻底清洗并煮熟,饮用水最好选择开水或质量合格的瓶装水。

对于已经成功治愈的患者,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持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因为幽门螺杆菌再次感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此外,定期进行体检,时刻关注胃部健康状况,一旦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将幽门螺杆菌可能造成的危害扼杀在萌芽状态。

幽门螺杆菌感染虽然普遍存在,但只要我们对它有清晰的认识,掌握科学的检测、治疗和预防方法,就能在这场攻防战中占据主动。从了解它的危害,到规范治疗,再到日常预防,每一个环节都与我们的胃部健康息息相关。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守护消化系统的健康防线。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