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孕本是一件幸福的事,但孕期出现血压升高却可能成为威胁母婴健康的“隐形杀手”。很多孕妇对血压升高的危害认识不足,甚至认为“血压高一点没关系”或“生完孩子就好了”。事实上,妊娠期高血压若不及时发现和控制,可能引发子痫、胎盘早剥、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严重并发症。那么,妊娠期血压多高算异常?哪些症状提示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解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帮助准妈妈们平安度过孕期。
一、妊娠期高血压的危害不容忽视
妊娠期高血压是指孕妇在妊娠20周后出现的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妊娠期高血压:血压升高但无蛋白尿或其他器官损害。
子痫前期:血压升高伴有蛋白尿,可能伴随头痛、视觉障碍等症状。
子痫:子痫前期的基础上出现抽搐,是产科急症。
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孕前就有高血压,孕期血压进一步升高。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孕前高血压合并孕期新发的蛋白尿或其他器官损害。
妊娠期高血压的危害不仅限于孕妇,还会影响胎儿:
孕妇可能出现胎盘早剥、脑出血、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胎儿可能因胎盘供血不足导致宫内发育迟缓、早产甚至死胎。
二、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信号
血压持续升高:家庭自测血压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尤其是血压突然升高或波动较大时。
头痛、视觉障碍:出现持续性头痛,尤其是后脑勺胀痛,或看东西模糊、有闪光感,可能是子痫前期的表现。
上腹部不适或右上腹疼痛:可能是肝脏受损的表现,需警惕HELLP综合征(一种严重的子痫前期并发症)。
恶心呕吐:孕晚期突然出现的严重恶心呕吐,不同于早孕反应,可能是子痫前期的信号。
水肿加重:尤其是手部、面部突然出现明显水肿,或下肢水肿迅速加重。
尿量减少: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提示肾脏功能可能受损。
体重快速增长:一周内体重增加超过0.5kg(1斤),可能与体内水分潴留有关。
如果出现以上任何症状,尤其是血压≥160/110mmHg时,必须立即就医,切勿拖延。
三、妊娠期高血压的预防与管理
虽然妊娠期高血压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通过科学的管理可以降低风险:
定期产检:孕妇应按时进行产前检查,每次测量血压和尿蛋白,尤其是高危人群(如高龄孕妇、有高血压家族史、多胎妊娠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
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
适量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
控制体重:孕前BMI正常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不超过12kg。
戒烟戒酒:吸烟和饮酒会加重高血压风险。
药物治疗:如果血压≥140/90mmHg,医生可能会开具降压药(如拉贝洛尔、硝苯地平),需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休息与左侧卧位:孕晚期建议多休息,尤其是左侧卧位,可改善子宫胎盘供血。
四、妊娠期高血压的紧急处理
当孕妇在家中出现血压≥160/110mmHg且持续不降,或伴有头痛、视觉模糊、上腹部疼痛等不适症状,以及胎动明显减少或消失时,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医院急诊。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子痫前期或子痫的征兆,需要紧急医疗干预。
到达医院后,医生会立即采取静脉降压药物(如拉贝洛尔或尼卡地平)快速控制血压,避免心脑血管意外;同时通过胎心监护评估胎儿状况,若发现胎儿窘迫或胎盘功能严重受损,可能需要紧急剖宫产终止妊娠;此外,为预防子痫发作,医生会常规使用硫酸镁进行解痉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病情变化快,切勿在家观察或自行服药,及时就医才能最大限度保障母婴安全。
结语
妊娠期高血压是可防可控的,但需要孕妇和家属的高度重视。记住:血压升高不是小事,头痛、水肿、恶心等症状可能是危险信号。定期产检、健康生活方式和及时就医是保障母婴安全的关键。希望每位准妈妈都能平安度过孕期,迎接健康宝宝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