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婷  单位:南部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5-06-27
620

在医疗康复领域,有这样一种治疗方式,它既关注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又重视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的重建,帮助患者从“心”到“手”找回生活的掌控感,重塑日常幸福感。这就是作业治疗——一门充满人文关怀与科学智慧的医学学科,正在为无数患者点亮康复之路。

一、作业治疗:不只是“动手”的治疗

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简称OT),常被误解为单纯的手工训练,但它的内涵远比表面丰富。“作业”并非指工作任务,而是泛指人们每天所从事的一切有目的、有意义的活动,大到工作、学习,小到穿衣、吃饭、社交娱乐 。作业治疗师通过评估患者在生理、心理、认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的障碍,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利用各类“作业活动”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重新融入日常生活。

二、从“心”出发:重建心理与认知的基石

许多患者在患病或遭遇创伤后,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心理障碍往往会阻碍康复进程。作业治疗深知“心病还需心药医”,将心理干预贯穿治疗全程。

在治疗初期,作业治疗师会设计一些简单易完成的任务,如折纸、串珠等。当患者成功完成这些任务时,会获得成就感,逐步重建自信心。比如,一位因手部骨折导致功能受限的年轻画家,因无法创作而陷入自我怀疑。作业治疗师从基础的手部抓握训练开始,让他用特制画笔进行简单涂鸦,随着手部功能的恢复,逐步增加绘画难度。当患者再次完成一幅完整的画作时,重拾了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心理状态也得到极大改善。

此外,对于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如老年痴呆症或脑外伤患者,作业治疗师会通过记忆训练游戏、时间与空间定向力训练等活动,帮助患者锻炼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模拟超市购物场景,让患者识别商品、计算价格,既能训练认知功能,又能为回归社会生活做准备。

三、到“手”的蜕变:恢复肢体功能与生活技能

肢体功能的恢复是作业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针对不同疾病和损伤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作业治疗师会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

对于骨科术后患者,作业治疗师会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例如,设计用橡皮泥捏造型、使用握力器等活动,增强手部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灵活性。对于脊髓损伤导致截瘫的患者,作业治疗师会帮助他们学习使用轮椅、完成床椅转移,以及通过适应性改造的环境,实现独立完成穿衣、进食等日常活动。

在生活技能训练方面,作业治疗师会模拟真实生活场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比如,为了帮助患者恢复独立做饭的能力,治疗师会从认识厨具、调配调料开始,逐步训练切菜、炒菜等动作,还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对厨房环境进行改造,安装扶手、调整橱柜高度等,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安全、顺利地完成烹饪。

四、融入社会:实现全面康复的终极目标

作业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患者重返社会,恢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职业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职业康复训练和休闲活动指导。

对于因工伤导致手部损伤的工人,作业治疗师会评估其原工作岗位的需求,通过模拟工作场景,训练患者使用工具、操作设备的能力,使其能够尽快重返工作岗位。对于热爱运动的患者,治疗师会推荐适合的运动项目,如乒乓球、游泳等,并提供运动技巧指导,让患者在运动中享受生活乐趣,拓展社交圈子。

在社区层面,作业治疗师还会开展居家环境评估与改造服务。为行动不便的患者安装坡道、改造卫生间,使家居环境更适合康复需求;组织社区康复小组活动,促进患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

五、结语:让幸福触手可及

从“心”到“手”,作业治疗用科学与温暖,为患者铺就了一条通往康复与幸福的道路。它不仅修复了身体的损伤,更治愈了心灵的创伤,让患者在一件件小事的完成中,重新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与幸福感。随着医学的发展,作业治疗的理念与技术不断创新,未来,它将帮助更多患者打破疾病的枷锁,拥抱充满希望的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