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静怡  单位:旺苍县双汇镇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8-15
8902

“生病后中药西药一起吃,好得更快?”这是很多人深信不疑的用药观念。然而临床数据显示,我国约30%的药物不良反应与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相关。中药并非“无毒无害”的代名词,西药也有明确的禁忌要求,两者联用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相互作用,成为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

药物相互作用:看不见的化学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在体内发生的物理、化学或药效学改变。中药成分复杂,一味中药可能含有数十种化学成分,复方中药的成分更复杂。这些成分可能与西药的有效成分发生反应:含金属离子的中药(如石膏、牡蛎)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同服,会形成难溶性复合物,降低药物吸收;含鞣质的中药(如大黄、五倍子)与铁剂、酶类制剂同服,会抑制药物活性;含生物碱的中药(如黄连、麻黄)可能影响肝脏代谢酶活性,改变西药在体内的代谢速度。

临床常见的联用风险案例

临床上中西药联用的风险案例屡见不鲜。甘草是中药常用药材,但其含有的甘草酸会影响体内激素代谢,与降压药、利尿药联用可能导致低血钾;银杏叶制剂具有抗血小板作用,与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西药同服,会增加出血风险,严重时可能引发胃肠道出血或脑出血。含麻黄的中药(如麻黄汤、哮喘片)含麻黄碱,与降压药联用可能抵消药效,与抗抑郁药同服则可能导致血压骤升、心率加快。

隐蔽性危害:不易察觉的健康威胁

药物相互作用的危害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部分患者联用后可能出现疗效下降,原本有效的治疗方案变得无效;也可能出现毒性增强,如肝肾功能损伤、过敏反应等。更危险的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长期联用中西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波动却找不到原因,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儿童、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者因代谢能力较弱,更容易成为药物相互作用的受害者。

科学联用:掌握正确打开方式

并非所有中西药联用都存在风险,科学合理的联用反而能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关键是掌握正确方法:首先需在医生指导下评估联用必要性,避免无意义的叠加用药;其次要了解药物成分,避免含有冲突成分的药物同用,如含乙醇的藿香正气水不能与头孢类抗生素同服,否则可能引发双硫仑样反应;中西药服用间隔应不少于1-2小时,减少直接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的联用禁忌

特殊人群联用中西药需格外谨慎。孕妇应避免活血化瘀类中药与抗凝西药联用,以防流产风险;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联用药物时应减少剂量,延长用药间隔;慢性病患者长期联用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药物浓度;儿童用药应选择专用剂型,避免将成人药物减量使用。这些人群的身体机能特殊,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走出联用误区

很多人存在“中药无毒副作用”的错误认知,实际上中药的不良反应同样可能危害健康。还有人盲目追求“双保险”,认为中西药联用效果一定更好,反而增加风险。自行调整用药剂量、疗程或随意更换药物品种,都是联用药物的大忌。用药前应主动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包括中药、西药和保健品,由专业人员评估风险。

中西药联用并非绝对禁忌,但必须建立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临床已形成多种安全有效的联用方案,如抗肿瘤治疗中中药辅助减轻化疗副作用,这些方案都经过严格验证。只要树立“用药安全第一”的意识,在医生和药师指导下使用药物,详细告知用药史和健康状况,就能在发挥药物治疗作用的同时,有效规避相互作用的“隐形风险”,保障用药安全。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