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今社会,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1900万例,死亡人数约1000万,占全球死亡人数的近六分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多种因素叠加,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公众普遍关注癌症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靶向治疗等,然而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提醒我们,在所有防治措施中,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最易操作的策略,也是癌症防治的第一道防线。
认识癌症的可防性
人们普遍认为癌症就是“绝症”或“天命”,对其抱有恐惧与无助感,现代医学研究已明确宣称,至少40%的癌症是可预防的,癌症的发生一般不是即刻形成,而是一个长期处于致癌因素环境中、机体基因逐渐受损、组织结构出现异常变动的过程。该过程被称为“癌变过程”,健康细胞过渡到癌细胞,此过程一般会花费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时间,若能在早期识别并去除致癌风险因素,就能有效阻断癌症的发生链条。
依照流行病学研究,多种癌症的发病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例如:吸烟、过度饮酒、肥胖、缺乏运动、不健康的饮食方式、慢性病毒感染(如乙肝病毒、HPV)、长期接触职业致癌物质等。在这些因素中,多数可借助个人行为改变以及社会干预予以控制,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增强防癌意识,积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抑制癌症肆意蔓延的关键。
健康生活方式:筑牢预防堡垒
1.戒烟限酒,远离致癌源
烟草是现今已知最为关键的致癌因素之一,约22%的癌症死亡与吸烟存在相关性,尤其是肺癌、喉癌、食管癌等,香烟中含有超60种明确的致癌物,如苯并芘、多环芳烃等,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宣称:“没有所谓安全的吸烟剂量”,吸烟者自己会受到伤害,二手烟同样对周围的人群构成威胁。
酒精的危害也需要注意,长时间过量饮酒与口腔癌、咽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密切相关,尤其在我国,酒文化十分流行,但“大量喝白酒能起到养生作用”这一观念是错误的,从“滴酒不沾”和“不接触烟草”开始,是最简单有效的途径。
2.均衡饮食,合理摄取营养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让不少人对外卖、快餐以及高脂高糖食品产生依赖,但长期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极大增加患癌风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红肉(如牛肉、猪肉)与加工肉制品(如香肠、腊肉)分别列为可能致癌物和明确致癌物,饮食中充足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膳食纤维,能降低结直肠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风险。
合理饮食应遵循“少油少盐少糖,多菜多果多粗粮”的原则,同时重视食品安全,杜绝食用发霉变质的食物,因为黄曲霉毒素等霉菌毒素是强致癌物,极易诱发肝癌。
3.规律运动,控制体重
身体活动不足以及肥胖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难题,也与多种癌症(如子宫内膜癌、乳腺癌、胰腺癌等)紧密相连,体内脂肪积聚可促进慢性炎症反应、激素水平失衡与胰岛素抵抗,进而诱发癌症。
每日坚持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可明显降低患癌几率,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体重指数BMI在18.5-23.9之间)也是防癌的重要一环。
疫苗接种:屏障特定癌症
部分癌症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针对这类病毒的疫苗接种成为癌症预防的重要工具。例如,HPV疫苗可有效预防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从而降低宫颈癌、肛门癌、咽喉癌等疾病发生风险。乙肝疫苗可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显著降低肝癌发生率。
结语
癌症不是无法预防的命运,而是可以通过科学生活方式、有效疫苗接种、规范筛查管理等手段加以控制的疾病。构筑癌症防治的第一道防线,关键在于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日常生活做起,把握主动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