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在儿童的成长旅程中,健康是每一位家长最为关切的议题。手足口病,这一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以其突发性和传播性,时刻牵动着家长的心弦。本病虽多为轻症,但重症病例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它如同隐藏在孩子身边的“隐形杀手”,考验着每一个家庭的防范意识与应对能力。
了解手足口病及其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发热性、出疹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该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毒随粪便排出可达3-5周,期间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食物、水源、生活物品等均可引起感染。此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如接触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等也可能感染。
临床表现: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典型皮疹表现为斑丘疹、丘疹、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痛不痒,皮疹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少数重症患儿病情会快速恶化,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预防的重要性:手足口病虽然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但重症病例识别困难、病情变化迅速,极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日常预防措施
1. 注意个人卫生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饭前便后、外出后、接触不洁物品后,要用肥皂水或洗手液冲洗双手,确保手指缝、指甲缝等部位清洗干净。大人在接触儿童前也应洗手,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同时,教育儿童不要随地吐痰,不要用手触摸口鼻、眼睛等部位,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病毒。
2.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避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建议吃充分加工、煮熟的食物,喝开水。食物要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类食物,如橙子、橘子、猕猴桃、牛奶、鸡蛋等,提高儿童抵抗力。同时,避免暴饮暴食,远离高盐、高糖、油炸、熏制食品。
3. 保持室内清洁通风
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并经常拿到室外晒太阳,紫外线可有效杀灭肠道病毒。
4. 避免前往人多场所
疾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如超市、游乐园等。如果必须去,要给儿童佩戴口罩,减少感染的机会。
5. 接种疫苗
目前已有针对肠道病毒EV71型的手足口病疫苗。虽然疫苗只针对EV71型病毒,但EV71型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毒类型,因此建议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给孩子接种EV71疫苗。
6. 适度运动与充足睡眠
鼓励儿童进行适度的运动,如跑步、跳绳、游泳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要过大,避免过度疲劳。同时,保证儿童有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时间应在10小时以上,促进身体发育和免疫系统的修复。
患病期间的护理与隔离
1. 及时就医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和疱疹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以便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病情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和隔离措施。
2. 居家隔离
确诊手足口病后,应让孩子留在家中,避免去学校或与其他儿童接触,一般需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1周。患病儿童的衣物、被褥等要单独清洗消毒,餐具等物品要专用。
3. 消毒清洁
对患儿使用过的玩具、餐具、衣物等进行彻底消毒,家中地面、家具表面等也需定期清洁和消毒。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或紫外线消毒灯进行消毒,但要注意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消毒剂,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影响消毒效果。
4. 健康监护
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特别是要警惕重症手足口病的迹象,如高烧不退、精神萎靡、肢体抽搐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5. 对症护理
针对孩子的症状进行对症护理。如发热时可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帮助退烧;口腔溃疡时可通过盐水漱口或给予冷食,如棒冰和冰激凌,来缓解疼痛;保证孩子充分饮水,避免脱水。
通过了解手足口病及其传播方式,采取日常预防措施,并在患病期间进行正确的护理与隔离,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儿童免受手足口病的侵害。希望每位家长都能成为孩子健康的守护者,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