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金柳  单位:南宁市兴宁区嘉和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10-14
111

作为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近年来在我国南方多个省份时有流行,严重时可能引发休克、器官衰竭等危重症状。但很多人对登革热的认知仍停留在“被蚊子咬了可能发烧”的层面,忽视了隐藏在生活中的“登革热陷阱”。其实,只要掌握科学方法,从源头阻断传播链,就能有效远离这种疾病。

先搞懂:登革热怎么“找上”人

登革热的传播离不开“媒介蚊子”——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与普通蚊子不同,这两种蚊子喜欢在干净的小体积积水中产卵,比如花盆托盘、矿泉水瓶、易拉罐等容器里的积水,幼虫(孑孓)在水中孵化后,经过约10天就能长成成蚊。当携带登革病毒的花斑蚊叮咬人时,病毒会随着唾液进入人体,经过1~14天的潜伏期后,感染者就可能出现症状。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需特别警惕:发病初期会突然高烧(体温可达39-40℃,持续3~7天),伴随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常被称为“三痛”),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称为“三红”),部分人会出现皮疹(多在发烧后3~6天出现,分布于躯干和四肢),还可能伴有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点等出血倾向。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是近期去过登革热流行地区(如我国广东、云南、海南等省份,或东南亚、南美等国家),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关键招:清理积水,端掉蚊子“产房”

花斑蚊的滋生离不开“小积水”,只要有10毫升的积水,就能满足其幼虫生长需求。因此,清理生活中的积水,就是从源头切断登革热传播的核心手段,这些“积水陷阱”尤其需要重点排查:

家庭场景:逐个清理“隐形积水”

阳台与窗台:花盆托盘是最易被忽视的积水点,需每周倾倒1次,并用清水冲洗托盘内壁(避免残留蚊卵);闲置的花盆、花瓶、鱼缸等容器,要么倒置存放,要么彻底晾干;加湿器、空调接水盘要每天清理,避免积水长期留存。

厨房与卫生间:洗菜盆、洗手池下方的管道若有漏水,需及时维修;拖把桶、水桶用后要倒空,倒扣在地面上;卫生间地漏要加盖,或定期倒入清水(保持水封,阻止蚊子从下水道飞出)。

废旧物品:阳台、楼道里堆积的废旧轮胎、矿泉水瓶、易拉罐、泡沫箱等,是花斑蚊的“理想产房”——轮胎内壁的积水难清理,塑料瓶积水后透光性好,适合幼虫生长。这类物品需及时清理,或用塑料袋密封(避免雨水灌入)。

社区与户外:共同守护无蚊环境

社区里的绿化带、下水道口、景观水池、垃圾桶旁,也是积水高发区。居民可配合物业定期检查:绿化带中的积水坑需填平,下水道口要安装防蚊网(避免杂物堵塞导致积水);景观水池可投放食蚊生物(如柳条鱼,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避免破坏生态);垃圾桶要加盖,防止雨水积存。此外,公园、小区里的树洞、石缝若有积水,可用沙土填充,从根本上消除蚊虫孳生地。

硬防护:做好“物理+化学”双重防蚊

即使清理了积水,仍可能遇到户外的花斑蚊(其活动范围可达100~200米),做好个人防护能有效减少被叮咬的风险:

物理防护:拒绝“暴露”给蚊子

花斑蚊多在清晨(6-8点)和傍晚(18-20点)活跃,这两个时段尽量减少户外活动;若需外出,穿长袖衬衫、长裤(选择浅色衣物,蚊子对深色更敏感),袖口、裤脚可扎紧,或穿袜子(避免脚踝被叮咬);家中安装纱窗、纱门,睡觉时挂蚊帐(尤其是儿童、老人、孕妇等易感人群),避免蚊子进入室内。

化学防护:选对驱蚊剂,科学使用

选择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氯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蚊产品:成人可使用含避蚊胺(浓度10%~30%)的驱蚊液,涂抹在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上(避免接触眼睛、口腔);儿童建议选择含派卡瑞丁(浓度≤10%)的温和型驱蚊剂,6个月以下婴儿不建议使用驱蚊液,优先用蚊帐、纱衣防护。需注意,驱蚊液的效果可持续2~4小时,户外活动时需定期补涂;若同时使用防晒霜,应先涂防晒霜,15分钟后再涂驱蚊液。

提个醒:出现症状别硬扛,社区防控靠大家

登革热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重症风险的关键。若出现高烧、“三痛”“三红”、皮疹等症状,不要自行服用退烧药(如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近期的出行史和蚊虫叮咬史,方便医生快速诊断。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