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春梅  单位:仁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2025-08-14
1333

肺结核是一种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群众健康,不及时治疗甚至造成死亡,是造成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只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完全可以治愈。

我国肺结核疫情近年来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但我国仍然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特别是西部省份(如新疆、西藏、贵州)发病率显著高于东部,农村地区人群肺结核发病率显著高于城区。重点人群肺结核风险突出,如流动人口、老年人、糖尿病人群、学生人群等。

在此,我想分享一个发生在学校的真实案例:某校高二学生中发生了一起结核病疫情。现场调查时,该名学生在两个月前已出现咳嗽、咳痰、发热及精神不振等临床症状,但没有重视,认为是普通感冒,并在小诊所接受了清热解毒和抗炎等普通药物治疗。症状暂时缓解后,该生返校继续学业。然而,半个月后,病情再次加重,转至私立医院就诊,仍未引起足够重视。由于高二学业繁重且面临期末考试,该生仍带病返校,尽管班主任建议其尽快排查结核病,但未得到重视。最终,因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晕倒,才被送往结核病定点医院确诊为肺结核患者。

随后对该生同班同学、室友及任课教师进行筛查时,发现多名结核杆菌潜伏感染者。通过调查还得知,其母亲早在几个月前已被确诊为肺结核患者,但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及对疾病认知不足,确诊肺结核以后一直未能到定点医院接受正规抗结核病治疗。

幸运的是,该学生遵医嘱全程规律治疗,6个月后复查确认治愈并顺利复课。而其母亲则因基础疾病复杂及未能及时规范治疗,遗憾地失去了生命。

这个故事令人痛心,但也提醒我们必须牢记以下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

1. 高度重视、早期诊断:如出现持续超过两周的咳嗽、咳痰或咯血、痰中带血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如呼吸内科、感染科、发热门诊)进行活动性结核病相关检查。建议优先选择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结核门诊或结防所进行病原学检查(如痰涂片、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筛查(如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胸部影像学检查,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 个人防护: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需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避免随地吐痰、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等。

3. 全程规范治疗:结核病治疗需遵医嘱,坚持早期、全程、规律、足量的原则,以确保治愈。

4. 主动筛查: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史的人群,应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接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及活动性结核病筛查。

5. 学校防控:学生或教师一旦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确诊,应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

6. 预防性治疗: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及活动性结核病筛查后,被判定为结核病潜伏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可接受预防性治疗,以减少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的风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