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颖  单位: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1
1749

“失眠了千万别吃安眠药,会上瘾!” 这话几乎成了很多人的共识。于是有人整夜睡不着,宁愿硬扛也不肯吃药,结果白天头晕、工作出错,甚至影响健康。今天就说说哪些情况该用安眠药,以及用的时候要注意啥。

一、先明白:失眠不是小毛病,硬扛有风险

偶尔睡不着不算病,但长期失眠(每周超 3 次,持续 3 个月以上)是一种病,像“隐形杀手”:

大脑休息不够,记忆力下降、情绪暴躁,甚至诱发焦虑、抑郁;

免疫力降低,感冒、高血压、糖尿病风险升高;

开车、操作机器易走神,增加意外风险。

很多人担心安眠药副作用,却忽略长期失眠的危害。就像发烧 39℃需吃退烧药,失眠严重到影响生活时,安眠药就是 “救急” 工具。

二、这 3 种情况,别硬扛,该用安眠药

1. 短期严重失眠,影响基本生活

遇到重大压力(亲人离世、工作变故),连续三四天整夜睡不着,白天站不稳、心慌手抖。这时用几天安眠药,让身体 “喘口气”,避免陷入 “越睡不着越焦虑” 的循环。

这如同洪水来临时筑临时堤坝,情绪稳定后再停药。短期使用(不超 2 周),成瘾风险很低。

2. 长期失眠,调整生活习惯无效

试了运动、睡前不看手机、喝牛奶、泡脚等方法一两个月,还是躺下两三小时睡不着,每天睡眠不足 4 小时。这时仅靠“调理”不够,需安眠药打破僵局。

医生会开短效或中效安眠药(如佐匹克隆、艾司唑仑),从小剂量开始帮助建立正常睡眠节律。睡眠好转后逐渐减量停药,很少有人会严重依赖。

3. 特殊疾病伴随的失眠,不用药更危险

抑郁症患者常伴严重失眠,而失眠会加重抑郁,形成恶性循环;慢性疼痛患者因疼痛睡不着,休息不好又让疼痛更敏感。这时用安眠药是辅助治疗原发病,遵医嘱使用利大于弊,就像糖尿病患者需打胰岛素。

三、用安眠药,记住这 5 个 “不”

1. 不自己随便买

安眠药大多是处方药,药店不能随便卖。不同失眠情况适合的药不一样:入睡困难适合短效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半夜常醒适合中效药;早醒适合长效药。自己乱买可能用不对,反而加重副作用。

2. 不擅自加量或停药

有些人觉得 “吃一片没效果,就多吃两片”,这很危险,可能导致呼吸抑制、昏迷。而突然停药会出现 “反跳性失眠”,比原来更严重。减药、停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比如先从每天一片减到半片,稳定一段时间再停。

3. 不与酒精、其他药物同服

喝酒后吃安眠药,就像给中枢神经“双重打击”,可能导致呼吸停止,这可能危及生命。另外,安眠药和某些抗抑郁药、止痛药同服会增加副作用,用之前一定要告诉医生正在吃的所有药。

4. 老年人不 “硬扛” 也不 “多吃”

老人新陈代谢慢,对安眠药更敏感,容易出现头晕、走路不稳(增加摔倒风险)。但也不能因此硬扛,老人长期失眠更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建议老人用最小剂量,比如年轻人吃一片,老人可以吃半片,并且睡前在床边放水杯、尿壶,减少起夜摔倒的可能。

5. 不把安眠药当 “唯一稻草”

安眠药是 “辅助工具”,不能替代生活调整。比如吃着药却每天凌晨 1 点才睡,照样没用。用药期间还是要坚持规律作息,等睡眠好转后,慢慢用生活习惯替代药物。

四、这些情况,别用安眠药

严重呼吸功能不全的人(比如慢阻肺晚期),安眠药可能抑制呼吸,加重缺氧;

肝肾功能严重不全的人,药物无法代谢,容易在体内蓄积中毒;

对安眠药过敏的人,可能出现皮疹、心慌等过敏反应;

孕妇、哺乳期女性,可能影响胎儿或婴儿,如必须使用则要严格遵医嘱。

五、不用药也能改善失眠的小技巧

除了吃药,这些方法能帮助你减少对安眠药的依赖:

睡前 1 小时 “断电”,别用手机、电脑,可看书、听轻音乐;

躺30分钟没睡着就起来,到昏暗房间做些单调的事(如叠衣服),有困意再回到床上;

固定作息,不管前一晚睡多差,早上都按时起床,周末别熬夜或睡懒觉;

写 “烦恼清单”,睡前把担心的事写下,告诉自己 “明天再处理”。

结语

失眠就像治水,堵不如疏。该用安眠药时别犹豫,不该用时别滥用,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再配合生活调整,才能真正找回好睡眠。记住:能睡个好觉,才是对自己最好的照顾。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