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林茂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肿瘤化疗科  发布时间:2025-07-09
505

人们对于“癌症”的话题常常避而不谈,提起癌症首先想到的是“绝症”和“等死”,这对癌症患者绝非公平,患癌也可以很好地活着。癌症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是止痛治疗。然而,目前社会上对癌症止痛依然存在许多误解与偏见,这些误解不仅加剧了患者身体的痛苦,也影响了其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下面将揭示关于癌症止痛的常见误区,并介绍科学的疼痛管理方法。

误解一:疼痛是癌症的一部分,忍忍就过去了。

许多患者和家属认为癌症疼痛是“正常的”,无法避免的,只能“硬扛”。特别是一些老年患者,甚至觉得止痛是“娇气”的表现,忍耐才是坚强。但其实癌痛是可以控制的,而且应当控制。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超过90%的癌痛是可以通过规范治疗缓解甚至完全控制的。疼痛不仅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失眠、抑郁、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状况,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误解二:止痛药会上瘾,能不用就不用。

提到“止痛药”,尤其是吗啡等阿片类药物,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不是缓解疼痛,而是“毒品”“成瘾”“吸毒”。因此,不少患者拒绝使用,或者家属坚决反对医护人员开药。实际上,癌症患者规范使用阿片类药物几乎不会成瘾。成瘾是指在非医学需要下反复使用药物以寻求快感,而癌症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吗啡,是为了缓解真实存在的躯体痛苦。研究表明,癌痛患者在规范管理下出现成瘾的概率极低,远低于滥用行为者。此外,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定期评估用药方案,避免过度使用。

误解三:强效止痛就意味着“没救了”。

很多人误以为开始用吗啡等强效止痛药,就意味着病情到了晚期、无可挽回,于是拒绝使用,以此“自我激励”或给亲人“希望”。这种误解源于过去“临终止痛”的刻板印象。但现代医学观点认为:止痛药的选择应根据疼痛的程度,而非疾病的阶段。也就是说,只要疼痛程度需要,就可以合理使用强效止痛药。例如,有些术后或放化疗中期的患者也可能出现严重神经性疼痛,此时及时使用合适的止痛药物,不仅有助于恢复身体,更能避免因疼痛而中断治疗。

误解四:止痛药有很多副作用,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任何药物都有可能产生副作用,止痛药也不例外。但现代疼痛管理非常强调个体化与监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重、肝肾功能等多种因素,制定最合适的剂量和用药方案,并辅以其他药物缓解副作用,如缓解便秘、恶心等。此外,随着缓释制剂、皮贴、舌下片等剂型的发展,止痛药的使用方式更加便捷和安全,副作用控制也越来越有效。

认识了癌症止痛的误区,我们再来了解科学的止痛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癌痛治疗的三阶梯止痛原则,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第一阶梯:轻度疼痛——使用非阿片类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第二阶梯:中度疼痛——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曲马多),可合并第一阶梯药物。第三阶梯:重度疼痛——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仍可合并非阿片类药物。这个分级并不是一步到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医生会根据疼痛等级、耐受程度以及生活影响动态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此外,还可配合局部神经阻滞、放松训练、心理支持、神经调控技术等综合方法实现更优的镇痛效果。

同时,良好的医患配合和家庭支持也是癌痛治疗的关键。患者应当如实告知医生疼痛的位置、性质、时间、强度等,也应明确表达“想要缓解疼痛”的愿望。家庭成员应避免强化“成瘾”“怕药物伤身体”等错误观念,帮助患者在疼痛控制中建立信心。

随着癌症向“慢病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带病生存多年。在这样的背景下,疼痛管理已经成为癌症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止痛不是“认命”,而是提高生活质量、坚持治疗的前提。我们要正视疼痛、科学止痛、共同努力,让“无痛生活”成为现实。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