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护理 > 一针见血的艺术:揭秘采血全过程
作者:赵聆伶  单位:广西贵港市中心血站  发布时间:2025-05-07
5

在现代医学中,验血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诊断手段。那么,验血的第一步——采血就显得尤为重要。对许多人来说,采血过程仍显得神秘甚至令人紧张。从消毒皮肤到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再到如何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科学原理和操作规范。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采血的全过程,揭开其背后的医学奥秘。

一、选择采血部位

选择采血部位是采血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采血目的来决定,常见的采血部位有肘窝处的正中静脉、手背的浅静脉以及婴幼儿的颈静脉。正中静脉因其血管粗大、位置表浅且易于固定,成为最常用的采血部位,尤其适用于需要较大采血量的情形;手背静脉则常用于需要反复采血或静脉条件较差的患者,因其恢复较快且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婴幼儿由于血管较细且不易配合,颈静脉成为较为理想的选择,尽管操作难度较大,但在专业医护人员手中依然可确保采血顺利进行。

在选择采血部位时,医护人员需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患者的年龄、病情以及血管状况都是关键因素。例如,老年患者或长期输液的患者,其血管可能较为脆弱或硬化,此时选择合适的部位可避免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并发症。

二、消毒

消毒是采血过程中极为关键的一步,目的在于确保采血区域的无菌状态,从而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医护人员可使用含酒精的消毒棉片对采血部位进行彻底擦拭,通常选择浓度为70%的异丙醇,因其可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消毒范围需覆盖整个穿刺区域及周边皮肤,确保无遗漏。擦拭时,棉片应单向移动,避免来回擦拭,以防将皮肤表面的细菌带入清洁区域。

三、穿刺

穿刺是采血过程中最核心的步骤,要求医护人员具备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在确定采血部位并完成消毒后,医护人员可使用拇指适度绷紧皮肤,以固定血管并减少疼痛。随后,医护人员将采血针以与皮肤呈15至30度的角度快速刺入血管,这个角度可确保针头顺利进入血管,同时降低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风险。穿刺过程中,医护人员需时刻注意患者的反应,若患者感到剧烈疼痛或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调整策略,针头刺入血管后,医护人员可观察到血液回流,这表明穿刺成功。

在确认穿刺成功后,医护人员可连接采血试管或注射器,开始采集血液样本,采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保持稳定的力度和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以免影响样本质量或对患者造成不适。

四、血液采集

血液采集是采血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样本的质量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在穿刺成功后,医护人员可连接采血试管或注射器,开始采集血液,采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保持稳定的力度和速度,确保血液匀速流入试管或注射器,避免过快或过慢,过快地采集速度可导致血液中某些成分的破坏,而过慢则可导致凝血,影响样本质量。不同类型的检查对血液样本有不同要求,医护人员需根据检查目的选择合适的采血器具和采集顺序。例如,凝血功能检查需使用含抗凝剂的试管,而生化检查则需使用不含添加剂的试管。

五、止血

在采血完成后,医护人员可迅速拔出针头,并立即用无菌棉球或纱布按压穿刺点,按压需保持足够的力度,以确保血管破口处形成有效凝血,防止血液继续流出,医护人员可指导患者保持手臂伸直,避免弯曲,以减少出血风险。按压时间通常持续几分钟,具体时间可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进行调整,对于凝血功能较差的患者,按压时间可适当延长,以确保止血彻底。

在止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无活动性出血或血肿形成,若患者在按压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如穿刺点持续出血或出现血肿,医护人员可采取进一步措施,如增加按压时间或使用止血带。止血完成后,医护人员可告知患者在采血当天避免剧烈活动,以减少再出血风险。

总之,采血作为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其过程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严谨的科学原理和精细的操作技巧,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采血技术也在持续优化,以期达到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创伤。

(广西贵港市中心血站)

赵聆伶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链接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4-17
来源:柳州市中西医...
2025-04-17
来源:广西崇左市大...
2025-04-17
来源:南宁市第一人...
2025-04-17
来源:惠州市惠阳区...
2025-04-17
来源:1玉林市红十...
2025-05-08
来源:桂林市兴安县...
2025-05-08
来源:高唐县人民医...
2025-05-08
来源:广西柳钢医疗...
关注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