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合痔手术后,伤口渗液、排便疼痛、坐立不安是常见状况。术后恢复讲究“三分治,七分养”。掌握科学护理方法,既能减轻不适感,又能避免感染、水肿等并发症。
一、术后日常护理:做好这5步让伤口加速愈合
1.保持肛门清洁是基础:术后24小时内可能有少量渗血,建议使用医用棉球轻轻擦拭,避免用力摩擦。从第二天开始,每次排便后必须用温水(38~40℃)清洗肛门,清洗后用干净毛巾轻拍吸干水分。注意:切勿用肥皂、沐浴露等刺激性清洁剂,普通温水即可达到清洁效果。若外出不便携带冲洗器,可选择独立包装的生理盐水棉片应急清洁。
2.坐浴时间有讲究:每日早晚各一次坐浴,每次10~15分钟。可以将专用坐浴盆置于马桶上,水位淹没肛周即可。水温建议控制在40℃左右,可加入医生开具的消毒药液(如高锰酸钾溶液,需严格按1:5000比例配制)。坐浴后及时擦干,保持局部干爽。特别注意:月经期女性需暂停坐浴,改用外敷护理。
3.正确使用药物:外用药膏(如痔疮膏)需在清洁后均匀涂抹于肛周,可用医用棉签辅助上药。栓剂类药物需冷藏保存,使用时保持侧卧姿势,将栓剂圆头朝前缓慢推入肛门2~3厘米。口服消炎药需按时服用,若出现胃部不适可改为餐后服用。止痛药建议在疼痛明显时使用,但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
4.排便管理技巧:术后首次排便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开塞露辅助,避免用力导致伤口撕裂。养成每日固定时间排便的习惯,每次如厕不超过5分钟。若出现排便困难,可口服乳果糖软化大便,但需注意:擅自使用泻药可能导致腹泻,反而不利于恢复。
5.衣物选择有门道:选择纯棉透气的宽松内裤,每天更换2次。避免穿紧身裤、牛仔裤等压迫肛周的衣服。女性患者建议暂时停用卫生护垫,如需使用应每2小时更换一次。
二、饮食调理方案:分阶段补充营养
1.术后1~3天: 以流质、半流质食物为主,推荐小米粥、山药糊、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ml,可在水中加入少量蜂蜜预防便秘。特别注意:豆浆、牛奶等产气食物可能引起腹胀,需谨慎食用。
2.术后4~7天: 逐渐增加膳食纤维,推荐西兰花、香蕉、燕麦等食物。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煎炸。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清蒸鱼肉、豆腐等,促进组织修复。每日可食用10g左右的黑芝麻,帮助润肠通便。
3.恢复期(术后2周后): 建立长期健康饮食模式。每日保证500g新鲜蔬菜(如菠菜、芹菜),200g水果(如火龙果、猕猴桃)。主食中杂粮占比不低于1/3,推荐荞麦、糙米等。严格忌口辛辣、酒精、腌制食品,控制咖啡每日不超过200ml。
三、活动与休养平衡指南
术后前3天以卧床休息为主,可采用侧卧位减轻肛周压力。每次坐立不超过30分钟,使用环形坐垫分散压力。第4天开始可进行室内慢走,每日3次,每次5~10分钟。两周后逐步恢复轻量活动,但需避免提超过3公斤的重物;做深蹲、仰卧起坐等腹压增大的运动;参加或是骑自行车、骑马等压迫肛周的活动。建议每日进行3组提肛运动:收缩肛门5秒→放松5秒,每组10次。此锻炼可增强括约肌功能,但需在术后10天伤口基本愈合后开始。
四、必须警惕的异常信号
术后轻微疼痛、少量渗液属正常现象。但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鲜红色出血浸透3层以上纱布;肛门持续跳痛且止痛药无效;体温超过38.5℃并伴随寒战;术后72小时仍未排便;伤口出现黄绿色脓性分泌物。
总的来说,术后恢复通常需要4~6周时间,期间出现轻微疼痛、分泌物属于正常现象。牢记“三要三不要”原则:要按时坐浴清洁、要坚持饮食调理、要定期门诊复查;不要久坐憋便、不要擅自停药、不要焦虑恐慌。科学护理比急于求成更重要,大多数的患者通过规范护理可完全康复。
(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 肛肠外科)
许兰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