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中医肛肠科如何治疗肛周脓肿
作者:唐琨  单位:桂林市兴安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5-08
115

肛周脓肿又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称为肛痈,是一种发生于肛门、肛管和直肠周围的急性化脓感染性疾病。它是肛瘘的前身,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坏死性筋膜炎、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中医肛肠科在治疗肛周脓肿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多种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肛肠科如何治疗肛周脓肿。

一、肛周脓肿的病因

肛周脓肿属于中医的“痈肿”范畴,其病因主要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湿热之邪下注,蕴结化脓所致。具体来说,肛周脓肿多是由于肛窦感染导致肛门括约肌间隙化脓后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以及剧烈的疼痛感。此外,过食肥甘、辛辣食物,长期久坐,以及个人卫生不洁等因素也可能诱发或加重肛周脓肿。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肛周脓肿的形成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肛窦作为肛门齿线部的肛隐窝,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容易积聚粪便和细菌,从而引发感染。当肛窦感染后,炎症会沿着肛门括约肌间隙扩散,最终导致肛周脓肿的形成。

二、中医肛肠科治疗方法

(一)内治法。内治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排脓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方剂有黄连解毒汤、龙胆泻肝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等。具体方剂的选择和用药剂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辨证论治。

黄连解毒汤:该方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热毒炽盛型的肛周脓肿。龙胆泻肝汤:该方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等组成,具有清肝泻火、利湿排脓的作用,适用于湿热下注型的肛周脓肿。薏苡附子败酱散:该方由薏苡仁、附子、败酱草等组成,具有利湿排脓、温阳散寒的功效,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的肛周脓肿。

(二)外治法。外治法主要是采用中药外敷、熏洗、坐浴等方法进行治疗。这些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和脓液排出。1.中药外敷:将中药制成药膏或药粉,直接敷在患处。常用的中药有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马齿苋、金银花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排脓的作用。外敷治疗可以每天进行多次,每次持续数小时。2.中药熏洗:将中药制成熏洗液,然后用棉球或纱布蘸上液体,直接敷在患处,或者将药液倒入盆中,用热气熏洗患处。常用的中药有黄柏、板蓝根、苍耳子、白鲜皮等。熏洗治疗可以每天进行多次,每次持续10~20分钟。3.中药坐浴:将中药煎成药液,然后倒入坐浴盆中,让患者坐浴。坐浴治疗可以每天进行多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坐浴时,药液的温度应适中,避免烫伤皮肤。

(三)其他治疗方法。除了内治法和外治法外,中医肛肠科还可以采用针灸、拔罐、刮痧等疗法辅助治疗肛周脓肿。这些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炎症消退。1.针灸治疗:通过针刺穴位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的穴位包括肛门、大肠、曲池、合谷、外关、足三里、神阙等。针灸治疗可以每天进行一次,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拔罐疗法:在患处或相关穴位上进行拔罐,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促进炎症消退。拔罐治疗可以每周进行2~3次。2.刮痧疗法:在背部或下肢等部位进行刮痧,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助于炎症的消退。刮痧治疗可以每周进行1~2次。

三、日常保健建议

1.保持肛门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肛门周围,保持局部清洁卫生,避免细菌滋生。2.避免久坐久站:长时间久坐或久站会加重肛门压力,不利于炎症消退。因此,患者应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3.调整饮食结构: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炎症。4.保持大便通畅:便秘会加重肛门压力,不利于炎症消退。因此,患者应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的发生。5.增强免疫力: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抵抗细菌感染。

四、总结

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中医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多种方法。通过内治法和外治法的结合,以及日常保健的注意,可以有效地缓解肛周脓肿的症状,促进炎症消退。然而,对于病情严重或脓肿已经形成的患者,仍需考虑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并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桂林市兴安县人民医院)

唐琨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链接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4-17
来源:柳州市中西医...
2025-04-17
来源:广西崇左市大...
2025-04-17
来源:南宁市第一人...
2025-04-17
来源:惠州市惠阳区...
2025-04-17
来源:1玉林市红十...
2025-05-08
来源:桂林市兴安县...
2025-05-08
来源:高唐县人民医...
2025-05-08
来源:广西柳钢医疗...
关注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