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临床 > 足跟痛的常见原因与缓解策略
作者:韦建恒  单位:广西柳钢医疗有限公司医院骨科二病区  发布时间:2025-05-08
82

足跟痛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长时间行走、站立后,足跟会传来尖锐的刺痛,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足跟痛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多种足部问题引发的症状。

常见引发足跟痛的因素

(一)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是导致足跟痛的首要原因。足底筋膜如同一条坚韧的弓弦,连接脚跟与脚趾,维持足弓正常形态,缓冲行走时的地面冲击力。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进行跑步、跳跃等高强度运动会使足底筋膜反复受到牵拉,引发微小撕裂。随着损伤积累,筋膜出现炎症,导致足跟前方或足底靠近足跟处疼痛。

(二)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因跟骨长期磨损,机体自我修复时形成的骨质增生。长期穿不合脚的鞋子,如高跟鞋、过紧或过松的鞋子,会改变足部受力分布,加重跟骨负担。此外,肥胖人群体重对跟骨的压力较大,加速跟骨磨损,也易引发跟骨骨刺。当骨刺刺激周围软组织如筋膜、滑囊时,会产生炎症,导致足跟疼痛。

(三)跟腱炎。跟腱连接小腿肌肉与跟骨,负责踝关节的跖屈动作,对行走、跑步至关重要。运动过度、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或频率,以及热身不充分,都可能导致跟腱损伤,引发跟腱炎。

(四)脂肪垫萎缩。足跟脂肪垫是足跟部的脂肪组织,如同天然缓冲垫,减轻行走时足跟与地面的冲击。随着年龄增长,脂肪垫会逐渐萎缩,缓冲作用减弱,导致足跟直接承受更大压力,引发疼痛。此外,长期的磨损和外伤也可能导致脂肪垫受损,加速萎缩进程。

(五)神经卡压。支配足跟的神经受到压迫,同样会引起足跟痛。常见原因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坐骨神经,导致神经传导异常,引发足跟放射性疼痛。此外,局部的肿瘤、囊肿等占位性病变,也可能压迫神经导致足跟疼痛。

足跟痛的缓解策略

(一)生活方式调整。1.选择合适的鞋子:合适的鞋子是缓解足跟痛的关键。应选择鞋底柔软、有良好足弓支撑的鞋子,减轻足跟压力。避免穿高跟鞋、硬底鞋,以及过紧或过松的鞋子。同时,可在鞋内放置定制的足弓支撑垫或足跟缓冲垫,进一步减轻足跟负担。2.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足跟承受的压力,加重疼痛症状。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能有效减轻足跟负担,缓解疼痛。饮食上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运动方面可选择对足跟压力较小的运动。3.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给足跟足够的休息时间。工作间隙可进行简单的足部放松活动,促进足部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二)物理治疗。1.热敷与冷敷: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可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则能减轻炎症和肿胀,在疼痛初期或运动后使用效果较好。用冰袋或冷毛巾冷敷足跟,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2.按摩:按摩可放松足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足跟痛。可在睡前或休息时用手指轻轻按摩足跟及足底,从足跟向脚趾方向按摩,每次10~15分钟。

(三)康复锻炼。1.足底筋膜拉伸:坐在椅子上,将患侧脚放在对侧腿上,用手抓住脚趾,缓慢向身体方向拉伸,感受足底筋膜的拉伸,保持15~3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3~4组。2.跟腱拉伸:站在台阶边缘,前脚掌踩在台阶上,脚跟悬空。缓慢降低脚跟,感受跟腱的拉伸,保持15~3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3~4组。

(四)医疗干预。若足跟痛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采取药物治疗、注射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药物治疗方面,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炎症和疼痛。注射治疗通常采用局部糖皮质激素注射,缓解疼痛和炎症。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足底筋膜松解术、跟骨骨刺切除术等。

结语

足跟痛会对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但通过了解常见原因,采取科学的缓解策略,多数患者能有效缓解症状。若足跟痛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广西柳钢医疗有限公司医院 骨科二病区)

韦建恒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链接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4-17
来源:柳州市中西医...
2025-04-17
来源:广西崇左市大...
2025-04-17
来源:南宁市第一人...
2025-04-17
来源:惠州市惠阳区...
2025-04-17
来源:1玉林市红十...
2025-05-08
来源:桂林市兴安县...
2025-05-08
来源:高唐县人民医...
2025-05-08
来源:广西柳钢医疗...
关注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