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患者的肾脏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环境里容易受到损害,原因在于血糖出现异常会对肾脏的正常代谢以及血液循环产生影响,引发一系列肾脏方面的问题。要保护肾脏需从日常多个方面着手,采取科学合理的举措,才可有效降低肾脏受损的风险,以下这些具体方法值得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给予关注并践行。
控糖稳如钟,肾脏少受累
长时间出现血糖波动的情况或者血糖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会让肾脏微血管长时间处于高压力以及高滤过状态,逐渐损害肾小球滤过功能,引发蛋白尿等早期肾损伤的表现。患者要把空腹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餐后两小时血糖同样也要维持在目标值以内,可借助坚持规律服用降糖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再搭配低升糖指数的饮食结构,保持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稳定,防止一次性摄入大量精制糖或者高糖食物致使血糖突然升高。
养成每天监测血糖的习惯,记录不同时段的血糖数值,依据血糖变化及时调整饮食与用药,使血糖一直维持在平稳状态,减少血糖波动对肾脏的反复刺激,以此降低肾脏受损的风险。监测血糖可选择空腹、早餐后两小时、午餐后两小时、晚餐后两小时以及睡前这几个关键时间点,每次监测后详细记录数值与对应的饮食、活动情况。当发现血糖连续几次高于或低于目标范围时,先审视近期饮食中主食、甜食的摄入量是否有变化,再观察用药时间是否准确,随后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医生,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调整饮食结构或用药剂量。
血压血脂齐管理,肾好才是硬道理
高血压会加重肾脏血管的负担,致使肾小球硬化的速度变得更快,而高血脂会引发肾动脉粥样硬化,对肾脏血液供应产生影响,这二者共同发挥作用会加速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进程。患者要把血压控制在医生所建议的范围之内,挑选适合自身的降压药并按时服用,防止血压出现忽高忽低的情况,限制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减少腌制食品以及加工肉类的食用量,以此降低钠元素对血压造成的影响。在血脂管理这一方面,需要减少动物脂肪以及反式脂肪的摄取量,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在必要的时候按照医嘱服用降脂药物,让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保持在正常的区间,依靠稳定血压和血脂,为肾脏营造良好的血液循环环境。
喝水要科学,护肾没烦恼
糖尿病患者需掌握正确的饮水方式,充足的水分可使肾脏维持正常的代谢机能,推动尿液排出,降低代谢废物在肾脏内的积聚,防止形成肾结石或加重肾脏负担,患者每日要保证一定量的饮水量,以白开水或淡茶水为佳,切勿用饮料替代饮用水。在没有水肿等特殊情形下,应均匀分配全天的饮水量,不要等到口渴才大量喝水,也不要因担心多尿而刻意减少喝水量。出汗较多或进行体力活动后,适当增加饮水量以补充流失的水分,保持尿液颜色呈淡黄色,这意味着体内水分充足,肾脏能正常发挥排泄功能,依靠科学饮水维持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
定期查肾功,早发现问题少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定期检查肾功能是预防肾脏病变的关键举措,肾脏有着很强的代偿功能,病变早期大多不会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等到有明显症状出现时肾脏损伤或许已比较严重,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患者要依照医生建议定期开展肾功能检查,如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肌酐等项目都包含在内,这些检查可在早期发现肾脏细微变化,及时知晓肾脏有无受到损伤。每隔3至6个月做一次相关检查,把每次检查结果妥善保存,与之前检查数据对比,观察各项指标变化趋势,一旦发现指标异常就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做检查和治疗,借助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来延缓肾脏病变发展进程。
结语
对糖尿病患者肾脏的保护,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长期坚持做好控制血糖、管理血压血脂、科学饮水以及定期检查肾功能等多方面事宜,将这些保护举措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个细微之处,养成稳定的生活习惯,便可为肾脏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线,降低肾脏发生病变的几率,使肾脏在糖尿病患者体内持续发挥正常生理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