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春燕  单位:龙川县中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05
5523

术后疼痛是机体对手术创伤的一种复杂生理反应,不仅会导致患者舒适度下降,还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增加并发症风险(如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甚至引发慢性疼痛。科学管理术后疼痛是加速康复的核心环节,需要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共同配合,通过规范化评估、多模式干预和个性化护理,实现“无痛或轻痛康复”目标。

认识术后疼痛

1.定义与分类

术后疼痛是指手术后即刻至伤口愈合期间(通常2~4周)出现的疼痛,按性质可分为:

(1)急性伤害性疼痛:由手术切口、组织损伤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引起,表现为锐痛、胀痛,通常随伤口愈合逐渐减轻;

(2)炎性疼痛:手术创伤后局部炎症反应(如肿胀、充血)导致疼痛敏感化,表现为持续性隐痛或跳痛;

(3)神经病理性疼痛:手术损伤神经(如开胸手术损伤肋间神经)引起,表现为烧灼痛、电击痛或麻木感,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

2.疼痛评估工具:临床常用“数字评价量表(NRS)”量化疼痛程度,患者根据主观感受打分:

0分:无痛;

1~3分:轻度疼痛(不影响睡眠,可忍受);

4~6分:中度疼痛(影响睡眠,需药物干预);

7~10分:重度疼痛(无法入睡,伴随烦躁、出汗等症状)。

护士会每4小时评估一次,患者也需主动报告疼痛变化,避免“忍痛”导致治疗延误。

术后疼痛的护理

1.药物干预:根据疼痛程度选择药物,遵循“口服优先、按时给药、个体化调整”原则。

(1)轻度疼痛(1~3分):首选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疼痛,注意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2)中度疼痛(4~6分):联合弱阿片类药物(如氨酚羟考酮),或在非甾体抗炎药基础上加量;

(3)重度疼痛(7~10分):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术后可通过静脉自控镇痛泵(PCA)按需给药,患者自行按压按钮追加剂量,实现“镇痛无等待”。

2.非药物干预

(1)物理疗法:冷敷(术后48小时内),用冰袋敷于切口周围,每次15~20分钟,减轻肿胀和炎性疼痛;热敷(术后48小时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性疼痛(如腹部手术后的腹壁牵涉痛);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通过低频电流刺激皮肤神经,干扰疼痛信号传导,适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医止痛,如耳穴压豆(取神门、皮质下等穴位)、艾灸(距离皮肤3~5cm,温度控制在42±2℃)等。

(2)体位与活动管理:保持舒适体位,如腹部手术后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减轻腹壁张力;早期床上活动(如翻身、踝泵运动),避免长期卧床导致肌肉僵硬,但需避免剧烈活动牵拉伤口;咳嗽或翻身时用手轻按切口(“保护性按压”),减少震动引起的疼痛。

(3)心理与环境调节:深呼吸放松法(用鼻深吸气4秒,屏息2秒,口缓慢呼气6秒,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缓解紧张性疼痛);营造安静环境(减少噪音、强光刺激,通过听音乐、看视频转移注意力);家属陪伴与鼓励。

3.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1)药物副作用管理:阿片类药物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用药前可预防性使用止吐药如昂丹司琼)、便秘(多喝水、多吃膳食纤维,必要时用乳果糖)、嗜睡(避免驾驶或操作器械);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有胃溃疡病史者慎用)、肾功能损害(监测尿量和肾功能指标)。

(2)伤口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加重疼痛;若切口渗液、红肿或疼痛突然加剧,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排查感染或裂开风险。

常见问题答疑

1.“止痛药会上瘾吗?”

术后短期(2周内)使用阿片类药物成瘾风险极低(<0.1%),成瘾主要与长期滥用有关。医生会根据疼痛评分调整剂量,疼痛缓解后逐渐减量至停药,患者无需因“怕上瘾”而拒绝用药,强忍疼痛反而可能导致应激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影响康复。

2.“夜间疼痛影响睡眠,能加药吗?”

可以。睡眠不足会降低疼痛阈值,形成“疼痛~失眠~更痛”的恶性循环。可在睡前1小时服用长效止痛药(如缓释羟考酮),或调整镇痛泵夜间剂量,确保连续睡眠6小时以上,必要时联合助眠药物(如右佐匹克隆)。

总结

术后疼痛管理需要“药物+非药物”双管齐下,患者应主动参与疼痛评估,配合医护人员制定个性化方案,既不“忍痛硬扛”,也不“盲目用药”,才能实现安全、高效的术后康复。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