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皓  单位:宜宾市第三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9
684

我们现在所能明确知道的一点是,糖尿病是医学上无法攻克的难题,一旦患上糖尿病,只能进行终身控制与药物治疗,缓解糖尿病症状,维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的根本目的是保护胰岛细胞的功能,让胰岛功能得到修复或不再衰减,便是最理想的治疗。糖尿病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是并发症,而非糖尿病本身,因此在治疗糖尿病中,需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根本目的都是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质量,调理胰岛细胞,让患者控制症状,改善体质,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西医治疗方式

在西医中,病人患有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胰岛素抵抗,快速地控制血液中的血糖含量,是西医治疗的根本目的。在血糖精准调控上,一线药物主要有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能够保护胰腺β细胞,帮助胰腺β细胞减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当需要紧急降糖时,也可以选择外用注射胰岛素,动态监测血糖,血糖出现波动时及时注射胰岛素,帮助患者控制血糖。

但是药物都会存在副作用,首先是二甲双胍,从肝肾中排出,肾功能不好者慎用,其次是阻止营养物质吸收,能够帮助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减肥,但也可能导致瘦弱的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阻断了营养物质的吸收,也有可能导致胰岛β细胞营养不良,加重β细胞的损伤,加重糖尿病。磺脲类药物,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口服后的降糖效果明显,但是会加重胰岛β细胞的负担,加重损伤,可能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同时增加对肾脏的负担。格列喹酮与格列美脲对肾脏影响较小,体重影响较少,是较好的降糖药。瑞格列奈类,比如诺和龙,短期内促使胰岛素分泌,适用于餐后血糖变化较大的糖尿病人,对肾脏影响较小。

西医中,不同的治疗方式往往伴随着不同的副作用,比如胰岛素注射,长期的胰岛素注射可能会加重人体对胰岛素的依赖,胰岛β细胞可能会出现功能废用,进一步加重对注射胰岛素的依赖。

中医辅助治疗方式

中医治疗讲究整体调理,逐步恢复,出现病症时,往往整体调理,帮助患者恢复整体,而不是单一治疗。中医辨证固本治疗,帮助患者调理。针对糖尿病的症状,进行分型治疗。首先是上消,帮助患者缓解口渴多饮、咽干舌燥的症状,主要使用消渴方来缓解症状,并抑制TLR4/NF-κB炎症通路,减缓炎症的发生。

中消,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饭量增加、感到饥饿、体形消瘦等症状。配合使用玉女煎加味,配合大黄黄连泻心汤外敷中脘穴,帮助患者进行调理,缓解相关症状。

下消,患者出现尿频、尿量增多与腰膝酸软,能够使用六味地黄丸化瘀,帮助调节,适当地添加30g黄精与桑螵鞘10g进行代茶饮,辅助进行调理。帮助患者缓解疾病带来的不适感,而在并发症上,中医也有自身的特色疗法。如针灸等。上消可以针灸鱼际、肺俞等穴位,中消辅助加内庭、胃俞,下消加太溪、复溜等穴位,帮助患者减轻糖尿病症状。

在糖尿病急性期,中医推荐患者白虎加人参汤配合短期胰岛素进行治疗,帮助患者快速降低血糖。在稳定期,中医帮助患者健脾益肾,调理身体。患者可饮用参芪地黄汤,配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长效维持血糖稳定,调理西药对肾脏的伤害。可配合中医食疗进行,患者可适当饮用山药薏米粥。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时,中药推荐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甲钴胺进行治疗,缓解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则可以杞菊地黄丸加氢苯磺酸钙,缓解视网膜病变。在中药中,黄连与肉桂能够激活GLP-1受体,葛根与丹参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可用于糖尿病治疗。

小贴士

中医能够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推荐患者进行改良版八段锦,每日练习30分钟,帮助患者调理脾胃。在饮食中,糖尿病患者应忌食榴莲荔枝等高糖水果,适合食用苦瓜、马齿苋等降糖叶菜,进行适当的食疗与食补。情绪郁结的患者可以使用柴胡疏肝散,缓解情绪。中医西医相结合,能够显著地提高糖尿病患者患病后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改善口渴、乏力等症状,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