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姣  单位: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06
942

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肠道如同一条蜿蜓曲折的公路,负责将食物从入口(口腔)运送到出口(肛门),完成消化吸收这一复杂而精细的过程。然而,这条“公路”偶尔也会遇到交通堵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肠梗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肠梗阻的奥秘,了解它的成因、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为肠道健康“肠”计议。

认识肠梗阻

肠梗阻,顾名思义,是指肠道内的内容物(食物残渣、气体、液体等)因各种原因无法正常通过肠道,导致肠道部分或完全阻塞的一种疾病。根据病因、程度和部位的不同,肠梗阻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1.按病因分类: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多由肠道肿瘤、肠黏连、肠套叠、粪块堵塞等引起,导致肠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动力性肠梗阻:由于肠道运动功能减弱或丧失,如肠道麻痹、肠道痉挛等,使肠内容物无法正常推进;血运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由于肠道血管病变(血栓形成、栓塞)导致肠管缺血坏死,进而引发梗阻。

2.按程度分类:完全性肠梗阻:肠道完全阻塞,肠内容物完全不能通过;不完全性肠梗阻:肠道部分阻塞,肠内容物尚能通过但不畅。

3.按部位分类:高位肠梗阻:发生在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的梗阻;低位肠梗阻:发生在回肠、结肠等部位的梗阻。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肠梗阻的典型症状包括“痛、吐、胀、闭”,即腹痛、呕吐、腹胀和停止排气排便。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

提示肠道功能已经受到严重影响。

1.腹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从轻微不适到剧烈难忍。疼痛部位多位于肚脐周围或下腹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

2.呕吐:早期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随着梗阻加重,呕叶物可能变得黏稠、恶臭,甚至带有粪便味道。

3.腹胀:肠道内气体和液体无法正常排出,导致腹部胀满、腹围增大,肠鸣音亢进。

4.停止排气排便:肠梗阻后,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患者常出现便秘、排便次数减少或无法排便的情况。

此外,肠梗阻还可能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变快、乏力、头晕等全身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1.诊断:肠梗阻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包括X线腹部平片、CT扫描等,可以直观地显示肠道的梗阻部位和程度。

2.治疗:肠梗阻的治疗原则包括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补充循环血量,降低肠内张力,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以及解除梗阻原因恢复肠道通畅。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①非手术治疗:适用于不完全性肠梗阻、无绞窄征象或全身情况较好的患者。主要包括胃肠减压、液体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和抗生素治疗等。胃肠减压通过抽出积聚在梗阻上端的气体和液体,降低肠内张力,有利于改善肠壁血循环和全身状况。

②手术治疗:对于完全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或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目的在于解除梗阻原因,恢复肠道通畅。手术方式根据梗阻的原因、部位、性质及全身状况而定,如黏连性肠梗阻可能需要切除黏连的肠段或进行肠排列固定术等。

肠梗阻的预防

预防肠梗阻的关键在于去除引起梗阻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肠道肿瘤、炎症等潜在疾病,防止其发展成为肠梗阻的诱因。…

2.合理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如硬果壳、年糕等,减少便秘的发生。

3.术后早期活动:腹部手术后应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术后黏连性肠梗阻。

4.注意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和治疗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等。

5.避免腹部外伤:腹壁疝患者应及时治疗,避免疝的反复突出造成嵌顿绞窄引起肠梗阻。

肠梗阻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通过了解肠梗阻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重饮食健康、定期体检、避免腹部外伤等,以减少肠梗阻的发生风险。同时,一旦出现肠梗阻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让我们从“肠”计议,共同守护肠道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