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永翠  单位:单县蔡堂镇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7-15
7

“体重管理年”科学管理体重,预防慢性病势在必行!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你想活的久一些,老的慢一些,就继续往下看……

饮食是基础

通过合理搭配食物,能从根源上控体重减少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

 第一:均衡搭配,提供基础防护

主食粗细结合:用全谷物(燕麦、糙米、玉米)替代部分精米白面,富含膳食纤维,可降低糖尿病、高血脂、肠癌的风险。

优质蛋白不可少:适量摄入鱼、禽、蛋、奶、豆类,减少加工肉(香肠、腊肉)和肥肉,既能增强免疫力,又能保护心血管。                

多吃新鲜蔬果:每天保证300-500克蔬菜(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200-350克水果,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帮助对抗细胞损伤,预防癌症、高血压等。

第二:控制“隐形杀手”

限盐:每日盐摄入不超过5克(约一啤酒瓶盖),减少腌制食品(咸菜、酱菜),可降低高血压、胃癌、肾病的风险。

限糖:少喝甜饮料、少吃糕点,添加糖每日不超过25克,避免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

限油:每日烹调用油不超过25~30克,少吃油炸食品和反式脂肪(如植脂末、酥皮点心),保护血管和肝脏。

第三:针对疾病的饮食策略

1、预防心血管病:增加Omega-3脂肪酸(如深海鱼、亚麻籽)、钾元素(如香蕉、菠菜)的摄入,帮助调节血压和血脂。

2、预防糖尿病:选择低升糖指数(低GI)食物(如杂粮、豆类),避免空腹吃大量甜食,控制餐后血糖波动。

3、预防消化系统疾病:规律进餐,少吃过冷、过烫、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暴饮暴食,保护胃肠黏膜;适当摄入益生菌(如酸奶)和膳食纤维,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健康饮食的关键是“多样化、适量、规律”,没有绝对“禁忌”,长期坚持科学搭配,能为身体筑起一道坚实的疾病防线。

运动是“天然良药”

运动为健康保驾护航,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帮助控制体重,降低患病风险。

第一:增强免疫力:规律运动能促进免疫细胞的生成和活性,帮助身体更快识别并清除病原体,降低感冒、感染等疾病的风险。

第二:保护心血管: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血脂,增强心脏功能,减少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率。比如每天快走30分钟,就能有效改善心肺功能。

第三:调节代谢,预防代谢性疾病:运动能消耗热量、控制体重,还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调节血糖,对预防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效果显著。

第四:强健骨骼肌肉:适度的负重运动(如快走、慢跑、举重)可刺激骨密度增加,预防骨质疏松;同时增强肌肉力量,减少关节损伤,延缓肌肉流失。

第五:改善心理状态:运动释放的内啡肽能缓解压力、焦虑,调节情绪

不过,运动要讲究“适度”,避免过度运动反而损伤身体哦~

心理健康是基石

心理健康像一道“隐形防线”,通过影响身体机能、情绪、免疫状态等多方面发挥作用:

第一:增强免疫力:长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时,引起肥胖降低身体抵抗力,可能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甚至增加心肌梗死风险。而心理健康者会选择通过运动、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排解压力 。

第二:改善生活习惯:心情好时,人更愿意坚持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和充足睡眠,这些习惯本身就是预防疾病的“利器”。

身体需要锻炼,心理也需要“保养”——比如多和人倾诉、培养兴趣爱好、学会接纳情绪,守住心理健康,疾病自然更难找上门~

健康体检是关键

定期体检为减轻体重和预防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指导,帮助人们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维护身体健康。通过医生的干预和指导,从而阻断疾病进展链条,使慢性病发病风险降到最低。

体重管理是长期的健康投资。从今天起,用科学的方式管理体重,远离疾病,让健康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7-15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6-27
来源:肇庆市高要区...
2025-07-22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