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家敏  单位:彭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发布时间:2025-08-01
1054

在手术室里,医护人员不仅要关注手术本身的精准操作,还要警惕一个容易被忽视的 “隐形威胁”—— 术中非计划低体温。它指的是手术中患者核心体温低于 36℃,看似只是 “有点冷”,却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手术室护士如何通过专业护理守住患者的 “体温防线”?这背后藏着不少科学妙招。一、为什么术中体温会悄悄下降?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手术间为了减少细菌滋生,通常维持在 22-24℃的恒温,患者脱去衣物后,身体热量会通过皮肤快速流失。同时,术中输注的液体、冲洗腹腔的生理盐水如果未经加温,低温液体进入体内会像 “冷源” 一样带走热量。

另外,麻醉也是重要诱因。全身麻醉会抑制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就像关掉了身体的 “温控开关”,使机体无法通过寒战等方式自主产热。对于手术时间超过 2 小时、老年患者或儿童,由于代谢较慢、体温调节能力弱,发生低体温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二、低体温的危害:不止是 “冷” 那么简单术中低体温看似轻微,却可能给患者带来多重风险。最直接的是影响凝血功能 —— 体温降低会降低凝血因子活性,增加术中及术后出血概率。同时,低温会抑制免疫细胞功能,使术后感染风险上升 3 倍以上。

对麻醉恢复来说,低体温也会添 “麻烦”:它会延长药物代谢时间,导致患者苏醒延迟,增加术后监护室停留时间。此外,寒冷引发的肌肉颤抖会消耗大量氧气,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对高龄或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尤为危险。

三、术前:提前启动 “保温预案”预防术中低体温,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就已开始。护士会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保温方案:对预计手术时间超过 3 小时的患者,术前 30 分钟启动预热好的保温毯,让患者在进入手术间前身体就处于温暖状态。

转运过程中,护士会用恒温被包裹患者,只暴露手术所需部位,避免身体直接接触冷金属转运床。对于儿童患者,还会准备专用的保温睡袋,既保证保暖效果,又不会影响手术体位摆放。同时,护士会提前将输注液体和血制品放入恒温箱加温至 37℃左右,避免 “冷液体” 直接进入体内。

四、术中:多维度守住 “体温防线”手术中,护士会像 “体温守护者” 一样实时监测并干预。她们会通过食道测温探头或鼓膜温度计精准监测核心体温,每 15-30 分钟记录一次,确保体温波动在可控范围。

在保温设备使用上,采用 “分层防护” 策略:手术区域外覆盖循环水加温毯,调节至 38-40℃;在患者颈部、腋窝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放置暖风机,形成局部温暖气流;对于需要腹腔冲洗的手术,使用加温至 38℃的无菌冲洗液,避免低温液体带走腹腔热量。

细节把控同样重要:护士会提前预热手术床床垫,用温盐水纱布覆盖暴露的肠管或脏器;减少手术间门的开合次数,避免冷空气流入;甚至连麻醉机的吸入气体都会经过加温湿化器处理,让患者吸入的每一口气都保持温暖湿润。

五、术后:延续保温防 “反弹”手术结束并不意味着保温工作的终止。护士会在患者转运至复苏室前,再次检查保温毯温度,用恒温被包裹好四肢。进入复苏室后,继续监测体温直至稳定在 36℃以上,避免因环境变化导致体温 “反弹下降”。

对于体温略低的患者,不会急于用热水袋等局部高温设备,而是继续使用循环加温毯缓慢复温,防止温差过大引发血管收缩。同时,护士会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寒战,若有则及时告知医生,必要时使用药物缓解,减少体能消耗。

六、保温的核心:让安全更有温度术中保温看似是 “小事”,实则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体现。它不仅能降低并发症风险,还能让患者在手术中减少寒冷带来的不适,间接缓解紧张情绪。如今,“精准保温” 已成为现代化手术室的标配,从设备选择到操作规范,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对患者的细致关怀。

手术中的每一度体温,都关乎患者的安全与恢复。手术室护士用专业的保温妙招,为手术安全增添了一道温暖防线,也让冰冷的医疗操作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温度。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