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金平  单位:耒阳市精神病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1
800

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方法。掌握科学的饮食原则,并将其落实到每一餐的选择和搭配上,能有效帮助稳定血糖、管理体重,远离并发症风险。

掌握核心饮食原则,构筑血糖防线

1. 规律为王,定量定时:把每天所需食物科学分配到三餐及可能的加餐中,避免饥一顿饱一顿。正餐时间相对固定,加餐可选在血糖容易波动的时段(如下午3-4点或睡前1小时)。每餐吃的量也要尽量稳定,尤其主食,避免这餐只吃半碗饭,下一餐却吃两碗饭的剧烈波动。

2. 主食选择:主食(碳水化合物)是血糖的主要来源,不可或缺,但需优选。将白米饭、面条、馒头等精制米面,换成黑米、糙米、燕麦、藜麦、全麦面包等全谷物和杂豆类。

3. 能量平衡,体重管理:超重或肥胖会加剧胰岛素抵抗。结合自身情况设定合理体重目标。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配合适度运动是管理体重的有效手段。不必追求速瘦,缓慢而持续的减重更健康持久。

4. 食物升糖有快慢,指数(GI)作参考:升糖指数(GI)衡量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低GI食物(GI≤55)是优选,如大部分蔬菜、豆类、苹果、梨、脱脂牛奶;中GI食物(56-69)适量吃,如全麦面包、香蕉;高GI食物(≥70)如白面包、白米饭、西瓜、膨化食品,则应严格控制或搭配低GI食物一起吃,且注意分量。

5. 脂肪选择:减少动物油脂(猪油、牛油)、人造黄油、油炸食品、糕点等高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优先选择植物油,但也要控制总量。坚果(如核桃、杏仁)富含不饱和脂肪,有益健康,但热量高,每天一小把足矣。每周吃两次深海鱼(如三文鱼、鲭鱼)补充Omega-3脂肪酸。

6. 蛋白质充足,来源多样:蛋白质对血糖影响较小,且增加饱腹感。保证瘦肉、蛋类、低脂或脱脂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的充足摄入。避免高脂肪的蛋白质来源,如肥肉、加工肉制品。

7. 膳食纤维:纤维能延缓糖和脂肪吸收,显著帮助平稳血糖、降低胆固醇、促进肠道健康。大量摄入非淀粉类蔬菜(如绿叶菜、西兰花、黄瓜、番茄),它们是纤维的绝佳来源。

盘里的智慧选择与搭配技巧

1. 餐盘分区法:直观易行:将餐盘一半盛满非淀粉类蔬菜(大量绿叶菜、彩椒、菌菇等);四分之一放优质蛋白(手掌大小的鱼、去皮鸡腿肉、豆腐等);剩下四分之一放全谷物或淀粉类主食(糙米饭、全麦馒头、玉米、薯类)。

2. 烹饪方式:简单清淡为佳:多采用蒸、煮、炖、焯、凉拌、少油快炒等方式。避免油炸、红烧、糖醋等重油重糖做法。使用香料、香草、柠檬汁、醋等替代部分盐和糖来调味。

3. 进餐顺序:尝试改变进餐顺序:先吃大量蔬菜,再吃蛋白质食物,最后吃主食。这种顺序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使餐后血糖更平稳,饱腹感也更强。

4. 水果怎么吃?时机与分量是关键:两餐之间(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是吃水果的好时机,避免随餐吃。选择低GI水果,如苹果、梨、柚子、草莓、樱桃、桃子。每次分量约相当于自己拳头大小。高糖水果(荔枝、龙眼、芒果、榴莲)和高GI水果(西瓜)需谨慎或少量食用。

5. 加餐选择:如果两餐间隔过长或活动量增加,可能出现饥饿感或低血糖风险,可安排健康加餐。一份无糖/低糖酸奶、一小把原味坚果、一个煮鸡蛋、几片全麦饼干、或半个苹果都是不错的选择。

6. 饮品选择:白开水是首选。避免含糖饮料。无糖豆浆、脱脂/低脂牛奶可以适量饮用。警惕“无糖”食品中可能隐藏的其他碳水化合物或脂肪。限制饮酒,如饮酒需遵医嘱并严格限量。

遵循“规律定量、优选主食、平衡营养、注重搭配”的核心原则,并灵活运用餐盘分区、调整进餐顺序、选对烹饪方式等实用技巧,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有效控制血糖。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