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多数人眼中,手术室是一个充满冰冷器械、消毒水气味和紧张气氛的地方。然而,对于即将诞生的新生命而言,这里却是他们人生的第一个舞台。而在这一特殊时刻,手术室护士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她们不仅是医疗团队的核心成员,更是新生儿来到世界后第一个给予温暖和安全感的人。
从剖宫产手术的准备,到新生儿的第一次啼哭,再到母婴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贯穿了整个分娩过程。她们如何在专业操作与人文关怀之间找到平衡?又如何确保新生儿在“冰冷”的手术环境中感受到温暖?本文将带您走进手术室,了解护士们如何迎接新生命的第一刻。
一、手术前的准备—严谨与温情并存
剖宫产手术不同于普通外科手术,它不仅关乎母亲的安全,还关系到新生儿的健康。新生儿刚离开母体时,体温调节能力极弱,手术室温度需维持在21-25℃,并提前准备好保温设备(如辐射保温台、预热毛巾等)。严格的无菌环境能降低母婴感染风险,护士需反复检查器械灭菌情况。
许多产妇对剖宫产充满恐惧,护士会在术前与产妇沟通,解释手术流程,并通过微笑、握手的肢体语言缓解其紧张情绪。一些医院还允许产妇选择播放舒缓音乐,或让家属陪伴,以增加安全感。
二、手术中的关键角色—专业与敏捷
当手术开始时,护士的工作节奏骤然加快。她们需要协助医生,确保手术流畅。传递器械、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她们持续追踪产妇的血压波动、血氧饱和度及出血量,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建立第二条静脉通道、调整输液速度、准备急救药物。在胎儿娩出时,迅速清理其口鼻黏液,刺激呼吸(如轻拍足底),并剪断脐带。新生儿出生后的60秒被称为“黄金一分钟”,护士需在出生1分钟和5分钟时评估新生儿的心率、呼吸、肌张力等指标。立即用预热的毛巾包裹婴儿,防止热量流失。当产妇生命体征允许时,护士会立即将裸露的新生儿放置在母亲胸前,这个被称为"皮肤接触"的黄金30分钟里,她们需持续监测母婴体温、调整婴儿体位,并用温柔的话语指导母亲轻抚宝宝背部,促进催产素分泌与亲子联结。
三、手术后的温情延续—从手术室到病房
手术后的护理是生命守护的延续篇章。新生儿完成体重身长测量(使用精确到克的婴儿秤与量床)后,病房护士会为其接种首剂乙肝疫苗,并在24小时内完成卡介苗接种,同步建立疫苗接种档案。足印采集采用无毒医用印泥,经低温烘干后封存于成长纪念册中,成为生命最初的印记。在促进母乳喂养环节,护士会以"C"字形手法托举乳房,指导产妇掌握"婴儿主导哺乳"技巧,通过调整哺乳枕高度确保母婴舒适体位,针对剖宫产术后疼痛,护士会实施"三阶梯镇痛方案":术后6小时内使用冷敷垫缓解切口肿胀,随后通过镇痛泵按需给药,并教授腹式呼吸法转移注意力。心理支持方面,运用"积极倾听五步法"(注视、点头、复述、共情、鼓励)帮助产妇疏导情绪,同时发动家属参与"情绪日记"记录,形成医院-家庭联防机制。
四、手术室护士的独特价值—技术+人文的结合
手术室护士不仅是技术娴熟的专业人员,更是温暖的传递者。她们的独特价值还体现在快速反应能力,在紧急情况下(如新生儿窒息),她们的果断行动能挽救生命。细节关怀,比如用粉色或蓝色的包被区分婴儿性别,或为早产儿准备更柔软的衣物。许多护士会轻声对新生儿说“欢迎来到这个世界”,让冰冷的器械声中也充满人情味。
五、结语
从手术器械的碰撞声到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从无菌的手术台到母亲的温暖怀抱,手术室护士完成了生命接力中最关键的一环。她们用专业技术和细腻关怀,让新生命的第一刻既安全又充满爱。下次当您听到婴儿的哭声时,不妨想一想:在手术室的某个角落,正有一群护士微笑着迎接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