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雪娇  单位: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15
481

脑出血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发病急、病情重、致残率高,我国每年新发约150万人。治疗中,科学护理与规范治疗同样重要,直接影响患者生存率和康复效果。临床数据显示,优质护理干预可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40%,康复周期缩短30%。

一、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常见并发症:

1.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出血部位周围脑组织水肿,致颅内压升高,可能引发脑疝等危及生命。

2.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患者因长期卧床、意识或吞咽障碍,易发生吸入性肺炎、坠积性肺炎等,严重时可致呼吸衰竭。

3.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脑出血患者常出现应激性溃疡,表现为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与脑损伤应激反应及胃酸分泌异常有关。

4.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循环系统:患者长期卧床使血流缓慢,加上凝血异常,易在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脱落可引发致命肺栓塞。

二、脑出血患者的科学护理要点:

1.急性期护理:

①体位管理:建议床头抬高15°-30°的斜坡卧位,利用重力减轻颅内静脉压力、降低脑水肿风险。同时保持患者头部居中,避免颈部扭曲影响脑部血液循环。翻身采用“轴式翻身法”,使头、颈、躯干同步转动,避免颅内压波动。

②生命体征监测:急性期每30分钟至1小时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和体温。血压控制在140-160/90-100mmHg,过高易再出血,过低影响脑灌注;呼吸频率维持在12-20次/分钟,若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低于94%,需及时吸氧或机械通气;若体温超38.5℃,要进行物理降温,因为高热会加重脑损伤。

③呼吸道护理:脑出血患者因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弱,痰液易积聚致肺炎。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手指并拢呈空心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叩击背部促排痰。昏迷患者定期行口腔护理,每日2-3次。痰液黏稠时遵医嘱雾化吸入,必要时用吸痰器清除分泌物。

2.并发症预防:

①压疮预防:患者长期受压部位(骶尾部、足跟、肩胛骨)每2小时变换体位,用气垫床或防压疮垫减压。同时,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汗或失禁后及时换衣换床单,并用温水轻擦。此外,需观察受压皮肤颜色,若发红、发紫且按压不褪色,提示有压疮风险,应立即垫软枕悬空减压。

②深静脉血栓防治:卧床时,每天为患者从脚踝向大腿按摩下肢,协助做踝关节屈伸、旋转运动,每小时10-15次。高风险患者,医生可能建议用弹力袜或气压治疗防血栓。若患者下肢肿胀、皮温高或疼痛,警惕血栓,及时告知医护做超声确诊。

③泌尿系统感染预防:留置导尿管患者,每日用碘伏消毒尿道口及近端,固定好导尿管防损伤。定期换导尿管和尿袋(每周1-2次),倒尿时尿袋不超膀胱水平防逆流。病情允许尽早拔管,定时提醒、按压腹部等训练自主排尿。

3.恢复期康复:

①肢体功能训练:发病1-2周,若患者意识清、生命体征稳,即可开始被动训练,由家属或康复师协助活动四肢关节,每天2-3次,每次15-20分钟,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病情好转后,引导其主动运动,初期借助康复器械,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范围。例如训练手部功能,可从抓握弹力球过渡到精细动作。

②语言功能康复:失语或言语不清患者,从简单发音训练起,过渡到词语、短句。家属交流语速慢、吐字清,用简单语言,鼓励患者用手势、写字辅助表达,给其足够时间表达,增强沟通信心。

③吞咽功能训练:脑出血患者因吞咽肌肉协调障碍易呛咳致吸入性肺炎。初期选稠厚流质食物,进食时取坐位或半坐位,头稍前倾。若呛咳严重,用鼻饲管进食,待功能改善后再过渡到经口进食。同时,可配合冰刺激咽喉部训练增强吞咽反射。

总之,脑出血康复是漫长过程,需医疗团队、家属和患者共同进行科学护理。随着医学护理技术进步,更多患者经规范护理和康复训练,可重获自理能力、回归社会。因此,面对脑出血,掌握科学护理方法,保持耐心与信心,就能助患者康复。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