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良艺 施晗  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发布时间:2025-06-17
545

55岁的王先生最近总觉得上腹部隐隐作痛,以为是胃病犯了,自己买了些胃药吃。可疼痛不但没缓解,人还莫名瘦了十几斤,皮肤也渐渐发黄。直到女儿强拉着他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这竟是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胰腺癌在作祟。

藏在身体深处的“定时炸弹”

胰腺藏在胃和脊柱之间,就像个“隐士”,平时很难感知它的存在。但这个不起眼的小器官,却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内分泌器官——它分泌的胰液能帮助消化脂肪和蛋白质,产生的胰岛素能调节血糖。当胰腺细胞发生癌变,就会形成恶性程度极高的胰腺癌。

更可怕的是,胰腺癌早期症状非常隐蔽。像王先生这样出现腹痛、消瘦、黄疸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数据显示,超过80%的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五年生存率不足10%。

这些症状要警惕

早期胰腺癌犹如隐匿的“伪装大师”,常悄然潜伏,不易被察觉,但仔细观察仍能捕捉到异常信号。比如最常见的腹痛,患者通常会感到上腹部或背部隐痛,且在夜间或平躺时加剧,弯腰、侧卧能有所缓解;消化系统也会亮起红灯,出现食欲下降、频繁腹胀、腹泻,甚至排出油腻恶臭的脂肪泻;黄疸出现时,患者皮肤和巩膜发黄,小便如浓茶,大便呈陶土色;对于没有糖尿病家族史却突然血糖升高的人,以及短期内体重明显下降并持续乏力、疲劳的情况,都极有可能是早期胰腺癌发出的危险信号,值得高度关注。

揪出“癌王”的火眼金睛

想要揪出早期胰腺癌这个“隐匿杀手”,需要多方面检查共同发力。首先是血液检查,肿瘤标志物CA19-9是重要参考指标,当数值明显升高时(>37U/mL),一定要高度警惕;其次是影像学检查,其中增强CT是排查胰腺癌的首选方式,它能像精准的“透视眼”,把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清晰呈现出来,而MRI和超声内镜可以作为补充检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病情;最后,病理活检是确诊胰腺癌的“金标准”,医生会在超声内镜、CT或腹腔镜的引导下,获取组织样本,判断是否存在癌变。

多学科联手“打怪”

胰腺癌的治疗是一场艰难的“攻坚战”,需要外科、肿瘤科、放疗科等多个科室携手合作。对于病情较早期的患者,手术是首选且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在胰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化疗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像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等药物,既能在手术前帮助缩小肿瘤,方便后续切除,也能在术后降低复发风险;放疗则是借助高能射线的力量“击杀”癌细胞,并且常常与化疗“并肩作战”,增强治疗效果;此外,随着医学发展,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药,以及PD-1抑制剂这类免疫治疗药物,也为不少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让他们在对抗胰腺癌的道路上拥有更多有力武器。

防癌于未然

虽然胰腺癌的病因至今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一些措施降低患病风险。首先需要戒烟限酒,研究发现,吸烟者患胰腺癌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2-3倍,酗酒者风险更是增加69%;饮食上也要多注意,少吃油炸、含糖量高的加工食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和燕麦、糙米这类全谷物;体重管理同样重要,肥胖人群患胰腺癌的风险比正常体重者高45%。此外,患有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的朋友,一定要积极配合治疗,定期体检筛查,防止病情变化。特别是有胰腺癌家族史、慢性胰腺炎、胰腺囊性肿瘤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腹部CT检查,同时检测肿瘤标志物,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医患同心,创造奇迹

回到王先生的故事,经过多学科会诊,医生先为他做了化疗缩小肿瘤,再成功实施了手术。术后通过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他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虽然前路依然漫长,但王先生和家人坚信,只要医患同心,就一定能战胜病魔。

胰腺癌虽然凶险,但并非不可战胜。早预防、早发现、规范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让我们携手关注胰腺健康,让“癌中之王”不再可怕。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