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很多人的认识当中,麻醉这种医疗操作都是一种用于配合手术治疗的辅助措施,只有患者需要进行手术的时候才需要麻醉。但事实上,除了手术室内配合手术医生的麻醉之外,手术室外也有很多场合需要麻醉的配合。那么,你知道手术室外哪些场景需要麻醉吗?
什么是手术室外麻醉?
手术室外麻醉指的是在非手术室环境中为患者实施的麻醉,这类麻醉的目的通常是在某些操作中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同时确保操作可以顺利进行,而这些操作则通常具有风险低、时间短的共同特点。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手术室外麻醉比起手术室麻醉而言风险性低很多,但这种麻醉操作同样需要由专业的麻醉医生或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人们只有在此过程中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才能在这些不需要在手术室内完成的诊断或治疗性操作过程中得到更加良好的医疗体验。
什么情况需要使用手术室外麻醉?
1.无痛胃肠镜检查
胃肠镜检查是临床上诊断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但传统的胃肠镜检查却需要人们在清醒状态下忍受胃肠镜置入消化道的操作,而这很容易导致患者感到不适甚至是疼痛,从而影响检查的整体效果。为此,医护人员就需要对患者采取手术室外麻醉的方法,借助短效镇痛药物或是镇静药物来让患者进入轻度镇静状态,进而在患者感受不到胃肠镜的侵入性操作带来的不适感的情况下完成检查,这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焦虑与不适感,更有效促进了检查效率的提升。
2.术后疼痛管理
在手术治疗结束之后,患者往往会因为麻醉药物作用的消退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是在手术后的前几天更为明显,这种术后疼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恢复速度,还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为了减轻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的疼痛,医护人员通常会为患者配置镇痛泵进行镇痛,或是使用局部神经阻滞技术阻断手术创口部位的神经传导,这样才能在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的同时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
3.牙科手术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牙科相关的疾病及其治疗操作往往伴随着剧烈的疼痛,而这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的心理恐惧,只有借助手术室外麻醉的方式消除患者的疼痛感,医护人员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顺利完成牙科治疗。在此过程中,医护人员通常会使用一些局部麻醉或是轻度镇静措施,比如让患者吸入一定量的笑气,或是让患者口服镇静剂等。
4.创伤急救
在对因各种因素而受到身体创伤的患者的急救过程中,手术室外麻醉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环节,这是因为创伤及其导致的疼痛很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有效配合急救人员的急救操作,但如果不及时进行急救操作,患者就可能面临残疾甚至死亡的风险。因此,急救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急救操作的时候通常需要使用一些快速起效的镇静剂或镇痛剂,这样才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让患者更容易接受后续的治疗。
5.介入性诊疗
介入性诊疗是现代医学中一种重要的疾病诊疗技术,这种技术需要在医学影像技术的引导下将导管或是其他器械通过人体的自然腔道或一个微小的切口置入人体内部,比如使用针具对患者的胸腔进行穿刺并抽取积液进行检查,或是在患者的血管内置入支架来维持血管的通畅等,都是临床上常见的介入性诊疗操作,而这个过程往往会引发患者的疼痛甚至是恐惧感。为了保障介入性诊疗的顺利进行,医护人员通常会采用手术室外麻醉的方法让患者进入适当的镇静或是无意识状态,进而让患者在无痛苦、无记忆的状态下完成整个诊疗过程。
除了手术治疗的过程之外,临床上同样有很多诊断与治疗操作需要在非手术室的环境中进行,而这些操作虽然创伤很小,恢复也快,但麻醉技术的使用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正确认识手术室外麻醉的作用,并且不断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手术室外麻醉才能在保障患者安全、提高诊疗质量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