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洽玉  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6
5229

儿童的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尚未成熟,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能力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儿童用药的安全性面临更高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因此,掌握儿童合理用药的关键要点,是守护孩子健康的重要保障。

儿童用药的特殊性:不可忽视的生理差异

儿童并非“缩小版的成人”,其生理特点决定了用药必须区别对待。新生儿的肝脏酶系统尚未完善,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弱。例如,氯霉素用于新生儿可能引发“灰婴综合征”,导致循环衰竭甚至死亡,这是因为新生儿肝脏无法有效代谢药物,使其在体内蓄积。肾脏方面,婴幼儿的肾小球滤过率仅为成人的1/4~1/2,药物排泄速度较慢,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若按成人剂量折算给幼儿,可能增加耳毒性和肾毒性风险。

此外,儿童的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全,某些药物更容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反应。如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影响软骨发育,18岁以下儿童应避免使用;四环素类药物会与牙齿中的钙结合,导致牙齿黄染和釉质发育不全,8岁以下儿童禁用。

精准用药的核心:剂量、剂型与给药方式

1.剂量计算:拒绝“差不多”

儿童用药剂量并非简单按年龄折算,需结合体重等因素精准计算。最常用的是按体重计算:剂量=每千克体重每日(或每次)剂量×体重(千克)。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婴儿每次最大剂量为15毫克/千克,每日不超过75毫克/千克,过量可能导致肝损伤。家长需注意,同一药物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剂量差异可能很大,务必严格按照医嘱或说明书计算。

2.剂型选择:兼顾安全与依从性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吞咽能力差,应优先选择适合的剂型。口服液体制剂(如糖浆剂、混悬剂)、颗粒剂、滴剂等易于分剂量,且口感较好,孩子更易接受。例如退烧药布洛芬有混悬液剂型,可通过刻度滴管精准控制剂量,比片剂更适合儿童。

避免给儿童服用成人剂型。有些家长将成人药片碾碎后给孩子服用,可能导致剂量不准确,还可能因药物口感差引发呕吐。此外,缓释片、肠溶片等特殊剂型碾碎后会破坏结构,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3.给药方式:减少“强行喂药”

喂药时应避免捏鼻子灌药,这可能导致药物呛入气管,引发窒息。可使用专用喂药器(如滴管、注射器)将药物缓慢滴入口腔颊部,或在药液中加入少量果汁(需注意是否与果汁存在相互作用)改善口感。

用药安全的防线:核对、存储与监测

1.用药前“三查”

查药品信息:核对药名(避免混淆商品名和通用名)、有效期;

查适应症:确认药物与孩子的症状相符,避免“凭经验”用药;

查用法用量:严格按照医嘱或说明书服用,不擅自增减剂量或延长疗程。

2.规范存储与不良反应监测

药物应放在儿童无法接触的地方,分类存放(口服药与外用药、中药与西药分开)。液体制剂注意是否需要冷藏,冷藏后需回温至室温再服用。

用药后需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如出现皮疹、呕吐、腹泻、嗜睡、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是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特殊场景的用药原则

感冒发烧时,体温低于38.5℃可优先采用物理降温;超过38.5℃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避免交替使用两种退烧药。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使用时需遵医嘱完成疗程,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细菌耐药。中成药并非“绝对安全”,部分含重金属或毒性成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儿童用药安全需要严谨对待,家长应主动学习用药知识,严格遵医嘱,与医护人员共同为孩子的健康筑起坚固防线。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