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元葵  单位: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5-13
292

奶茶不离手,饭后再来个小蛋糕、水果解解馋,嘴瘾是过足了,可你知道吗?过度摄入糖分,可能会让身体悄悄亮起红灯,糖尿病或许就会缠上你。不过别慌,早发现、早预防能有效对抗糖尿病,而这就得依靠那些神奇的糖尿病相关检验啦。

一、血糖检测:糖尿病的“信号灯”

血糖检测堪称糖尿病诊断的排头兵。咱们常说的空腹血糖,就像是给身体的血糖状态拍了张“清晨快照”。一般要求禁食8-12小时后,在早餐前测静脉血浆或指尖全血中的葡萄糖浓度。健康成人的空腹血糖正常范围在3.9-6.1毫摩尔/升。要是数值在6,1-6.9毫摩尔/升,就属于空腹血糖受损,像是糖尿病在远处发出的预警;一旦超过7.0毫摩尔/升,那可就得警惕糖尿病了。

还有餐后血糖,它就像是观察身体在饱餐一顿后血糖的动态变化。通常是在进食含75克无水葡萄糖的糖水(或等量食物)后2小时测量。当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为正常,超过11.1毫摩尔/升,可能指向糖尿病。这两项血糖检测,就像两个紧密配合的“侦察兵”,能帮医生初步判断你的血糖是否失控。

二、糖耐量试验:捕捉早期糖代谢异常

糖耐量试验,尤其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简直是糖尿病早期诊断的秘密武器。当血糖有点不对劲,但又没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OGTT就该上场了。先空腹8-10小时,抽一次血,接着在3-5分钟内喝完含75克无水葡萄糖的糖水,然后分别在喝糖水后1小时、2小时再采血检测。正常情况下,2小时血糖应该小于7.8毫摩尔/升;要是在7.8-11.0毫摩尔/升之间,说明糖耐量受损;一旦≥11.1毫摩尔/升,大概率就是糖尿病了。

三、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的“历史记录仪”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神奇了,它就像是血糖控制情况的“历史记录仪”,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血液中的葡萄糖会和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糖化血红蛋白,这个过程就像给血红蛋白“染了色”,而且这种结合是不可逆的。由于红细胞寿命大概是120天,所以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患者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可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说明血糖控制得还不错;要是数值过高,那就得赶紧调整治疗方案。

四、胰岛β细胞功能检查:了解胰岛素“生产工厂”

胰岛β细胞就像是身体里生产胰岛素的“工厂”,而胰岛β细胞功能检查,能帮我们了解这个“工厂”的运转情况。胰岛素释放试验和C肽释放试验是常用的方法。在口服葡萄糖后,正常人血浆胰岛素会在30-60分钟上升至高峰,是基础值的5-10倍,3-4小时恢复到基础水平;C肽释放试验中,正常人空腹基础值不小于400pmol/L,高峰时间和胰岛素类似,峰值是基础值的5-6倍。通过这些检查,医生能判断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对糖尿病的分型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意义重大。

糖尿病相关检验就像一群“健康卫士”,能帮我们在糖尿病还没兴风作浪时就发现它。不管是高危人群定期体检,还是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症状时,都别忽视这些检验,让它们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