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但是其对身体造成的危害远远不止高血糖带来的。作为全身性疾病,糖尿病会对肾脏产生影响,引起糖尿病肾病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也是导致尿毒症的首要因素,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关于糖尿病肾病的这些知识,你必须知道。
糖尿病如何悄悄损伤肾脏?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糖尿病对肾脏造成的渐进性损伤。肾脏承担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比如过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调节身体内的水、钾等电解质平衡,维持身体正常运转;调节血压、促进红细胞生成等。肾小球是肾脏的基本过滤单位,高血糖会对肾小球中的细小血管产生直接损伤,导致肾小球的基底膜增厚等结构改变,影响肾小球过滤功能。蛋白质等物质从尿液中被排出,而代谢废物则被留存在体内。
高血糖会导致糖分子、蛋白质与脂肪异常结合,产生的糖化终产物积累在肾脏部位,加速肾脏炎症和纤维化,导致肾脏功能受损。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高血压,高血压增加肾小球内部压力,增大肾脏负担,加速肾脏损伤,导致血管硬化等,让糖尿病肾病雪上加霜。在遗传因素、肥胖因素、饮食习惯等其他因素影响下,糖尿病肾病加速发生。
糖尿病肾病症状与分期
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是隐匿而漫长的,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少量漏出白蛋白,尿常规检测没有异常显示。这个阶段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因此也容易错过早期治疗时机。
在糖尿病肾病中期,肾脏漏出的白蛋白增多,可以在尿常规检测中被发现。这个阶段患者往往出现的症状包括眼睑、面部、下肢水肿,尤其是在早上。患者的血压可能升高且不易控制,贫血、恶心、食欲不振等时有发生。
在糖尿病肾病晚期,肾脏功能严重受损,肾小球过滤功能明显下降。这个阶段患者出现的症状主要以尿毒症症状为主,比如全身严重水肿;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道异常;嗜睡、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如何早期发现和诊断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早期无症状,所以需要定期筛查发现。早期肾脏损伤筛查最常用的指标是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5年后需要每年筛查,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即应进行筛查,此后每年应至少筛查一次。
通过血液检测血肌酐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能够评估肾脏功能,及时发现肾脏损伤。检测血压变化,超声诊断肾脏大小、形态等是否异常。
预防与管理:守护肾脏,延缓病程
糖尿病肾病的发展通常是不可逆的,因此需要患者及时发现,早期干预延缓病程。
预防和管理糖尿病肾病的关键是控制血糖。碳水化合物是能量主要来源,过量摄入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比如全麦面包、糙米等。药物治疗、坚持运动等能够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积极控制血压是减少肾脏损伤的有利措施。医生会选择具有肾脏保护功能的降压药物,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降低尿蛋白。
控制脂肪摄入也很重要。脂肪摄入过量会引起肥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糖尿病患者应从饮食方面控制脂肪摄入,减少动物油、油炸食物、腌制腊肉等食物,增加豆制品、坚果等不饱和脂肪食物摄入。
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正常体重,降低肾脏负担。高盐饮食会增加肾脏负担,糖尿病肾病患者要控制每日盐分摄入量,少吃咸肉、咸菜等。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绿色蔬菜、水果和坚果等。低、中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控制血糖,控制体重。糖尿病肾病患者坚持每周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控制血糖、血压的同时,也应定期监测与随访,以了解其变化情况并评估肾脏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