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丽  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6-27
1034

一、认识PICC:肿瘤治疗的"生命通道"

临床中,许多肿瘤患者需要依赖PIC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完成长期治疗。这种由柔软硅胶制成的细长导管,如同一条"隐形通道",从手臂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最终抵达靠近心脏的中心静脉。它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将化疗药物等快速输送至中心静脉,避免药物在浅表血管停留时造成的刺激与损伤——就像原本需要在狭窄小巷运输重物,现在通过一条宽阔主干道直达目的地,既能保证药效,又能减少"道路拥堵"带来的损害。

PICC的留置时间最长可达一年,这意味着患者无需像传统输液那样反复穿刺。记得之前遇到一位乳腺癌患者王阿姨,刚置管时总担心导管会影响生活,后来她感慨:"以前每次化疗扎针都怕得发抖,现在有了PICC,再也不用看着护士找血管了。"

二、PICC的三大核心优势:不止于"少扎针"

1. 安全防护盾:化疗药物多具刺激性,普通静脉输液如同让药物"直接接触皮肤",而PICC将药物输送至血流速度更快的中心静脉,就像把滚烫的热水迅速导入大河,降低局部血管"烫伤"风险。

2. 操作人性化:穿刺点多选在肘部上方的贵要静脉等部位,血管位置表浅易定位,相比锁骨下静脉穿刺,大大减少了气胸等并发症风险。曾有位老年患者家属说:"医生操作时很顺利,不像想象中那么复杂。"

3. 生活自由度:不同于传统深静脉置管的诸多限制,PICC患者可正常完成穿衣、梳头、做饭等日常动作。我院曾做过统计,90%以上的置管患者表示"基本不影响生活质量"。

三、居家护理关键:与PICC"和谐共处"的七大法则

(一)每日必做的"视觉检查"

就像司机出车前检查车况,PICC患者每天要"扫视"三大部位:

手臂状态:对比两侧手臂是否对称,若置管侧出现肿胀、发红或皮温升高,可能是血栓或感染信号(曾有患者因忽视手臂肿胀,就医时发现轻微血栓)。

贴膜情况:观察贴膜是否卷边、渗液。夏季出汗多,贴膜边缘容易翘起,就像潮湿的邮票会脱落,此时需及时到医院更换。

导管细节:查看导管有无回血、弯折,体外长度是否变化(可用记号笔在导管外露处做标记,便于对比)。

(二)维护黄金法则:专业护理不可省

PICC维护必须由医护人员完成,频率为每周1次。这里有个真实案例:一位患者因嫌麻烦自行用酒精擦拭接头,结果导致导管堵塞,最终不得不拔管。记住三个维护要点:

冲管技巧: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采用"脉冲式冲管"(推一下停一下,像冲洗针管里的墨水),避免暴力冲管。

季节调整:夏季可每5天到院一次,出汗多时贴膜易滋生细菌,就像雨天衣服容易发霉,需增加更换频率。

接头保护:肝素帽或正压接头若有损坏,必须立即更换,否则可能像漏水的水龙头一样导致感染。

(三)科学活动:动得对才安全

置管侧手臂并非"完全不能动",而是要讲究"动静结合":

日常活动:洗碗、轻揉面团等低强度家务没问题,但需避免托举电饭锅、抱孙子等超过5kg的负重(相当于提一桶5L矿泉水的重量)。

康复锻炼:推荐四个经典动作(以不疲劳为度):

手指"抓握操":像抓握鸡蛋般反复屈伸五指,每次5分钟;

旋腕运动:手臂抬起至胸前,缓慢旋转手腕,每天2次,每次10分钟;

屈肘训练:手肘像掰玉米般屈伸,每组10次,每天2组;

握力球练习:握球10秒后放松,每日15-30次(可选儿童玩具弹力球,避免过度用力)。

(四)沐浴攻略:保鲜膜的"防水结界"

很多患者误以为置管后不能洗澡,其实掌握方法即可:

1. 用保鲜膜在穿刺点上下缠绕3圈,两端用胶带固定,形成"防水套";

2. 淋浴时让置管侧手臂偏向身体内侧,避免水流直接冲刷(类似雨天用身体遮挡雨伞内侧);

3. 洗完澡立即检查贴膜是否进水,若有潮湿需及时就医更换。曾有患者分享经验:"我用保鲜袋套住手臂,再用橡皮筋扎紧袖口,效果也不错。"

(五)饮食与作息:打好身体基础仗

饮食禁区:辣椒、花椒等辛辣食物易引发血管扩张,可能增加穿刺点渗血风险;建议多吃芹菜、香蕉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排便通畅(用力排便时腹压升高,可能导致导管回血)。

作息要点:熬夜会降低免疫力,就像机器长期超负荷运转易出故障,建议每晚10点前入睡,中午可小憩30分钟。

(六)严格遵守"生活五禁"

禁剧烈运动:游泳、打羽毛球、举哑铃等活动可能导致导管移位(想象一下:导管在血管里像鱼线,剧烈晃动容易缠绕);

禁泡澡温泉:高温环境会使贴膜软化脱落,且公共水域易滋生细菌;

禁提重物:超过5kg的负重(如桶装水、大袋米面)可能拉扯导管;

禁穿紧袖衣:袖口过紧会压迫血管,影响血流速度,建议穿开衫或宽松袖口衣物;

禁测血压:置管侧手臂测血压时,袖带充气会挤压导管,增加破损风险。

(七)紧急情况处理:记住"三不原则"

1. 敷料脱落不慌张:若贴膜部分脱落,用干净纱布暂时固定,立即就医(曾有患者用创可贴临时处理,反而导致穿刺点感染);

2. 导管外移不回插:若导管被意外拉出,绝对不可自行塞回血管,用无菌敷料包裹后尽快就诊;

3. 回血渗液不拖延:发现导管内回血或穿刺点渗液,立即观察导管是否破裂(像检查水管是否漏水),若有破损需第一时间就医。

四、医患携手:居家护理的"双保险"

PICC居家护理的核心,在于"观察+及时干预"。建议患者制作"护理日记",记录每日手臂状态、维护时间和活动量,就像给导管建立"成长档案"。我院护理门诊曾收到一位患者的日记,里面详细记录了每次冲管的感受和贴膜更换时间,这为医护判断导管状态提供了重要参考。

最后想对每位置管患者说:PICC不是负担,而是陪你度过治疗期的"伙伴"。只要掌握科学护理方法,就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维持正常生活——就像握着一把钥匙,既能打开治疗的大门,也能守护生活的日常。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