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滋病”这个名词,相信人们都不再陌生。它是由“HIV”病毒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在享受便利的交通、发达的网络的同时,“HIV”病毒也悄然沿着这些有形或无形的通道传播开来。自2007年开始,我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已由吸毒转为性传播。截至2024年底,约98%的艾滋病感染者都是经性传播途径而感染,普通人群已不再高枕无忧。那么,如果不幸发生“高危行为”,检测则成了及时了解自身感染状态的必要手段。“自我检测”,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私下采集样本,检测并读取结果的检测方式。因其隐匿性强、操作简单、读取结果快等优点,成为了高危人群的优选之一。
一道杠还是两道杠?这张小小的试剂条,犹如一把钢锯撕拉着检测者脆弱的心脏。掌握正确的检测方法,了解自我检测的注意事项能极大程度保证检测结果的可信度。下面就来看看自我检测需要注意些什么吧。
首先要知道检测的正确时间。自我检测试剂检测的是HIV抗体,HIV病毒感染人体后,机体免疫系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可达到试剂检测水平的抗体量,这个时间段被称为“窗口期”。根据现有检测技术,HIV抗体、抗原和核酸的窗口期分别为感染后的3周、2周和1周左右。因此,自我检测需要等到高危行为3周后进行。
其次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检测试剂,切勿贪图便宜购买来源不明的试剂,以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出现较大误差,带来不必要的恐慌或对病情造成延误。
自我检测最重要的环节当属规范操作,大致分为:阅读说明书、物品准备、样本采集、加样、结果观察和废弃物处理。
不同品牌的自我检测试剂操作流程都有一定差异,检测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知晓试剂适用人群、样本类型、操作步骤、结果判读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
检测环境需光线充足,操作台面应宽敞、干净且整洁。检测试剂、采血针、酒精、棉球、废弃物盒应提前准备齐全,以保证操作顺利进行。
目前市面上自我检测试剂有口腔黏膜渗出液、尿液和血液三种样本类型,应依据所购买试剂的说明书采集相应样本。例如,说明书要求采集指尖血,切忌采用牙龈血或其他不新鲜的指尖血替代。此类血液中可能混有较多细菌和分泌物等成分,这些物质会与检测试剂发生非特异性反应造成假阳性,如果血液被稀释还可能造成假阴性。
检测试剂在室温下放置30分钟即可开封检测,开封后避免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一般建议在30分钟内使用。自我检测试剂不同,加样量和是否需要滴加缓冲液也不尽相同,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滴加样本和缓冲液至样本孔。
结果读取应在说明书规定时间内进行,选择光线充足的位置读取结果。试剂检测窗口可出现两条线,分别为对照线C和检测线T。对照线C显色是试验成立的前提,一旦对照线C未显色,表明试验无效。若对照线C和检测线T均显色,无论检测线颜色深浅,结果均为阳性。若对照线C显色,检测线T不显色,结果为阴性。
自我检测过程中使用过的采血针具有损伤性,应放置在密封且不易破损的容器内,与试剂条等废弃物一同作为医疗废弃物进行处置,以免造成生物污染。
阳性结果提示自我检测者可能感染了HIV病毒,应尽快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检测以确证感染状态。阴性则提示自我检测者可能尚未感染HIV病毒,或虽已经感染却处于感染的窗口期之内。可隔一段时间再检测,或到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医疗机构咨询并检测。
HIV自我检测是一种方便、快捷的自我筛查方式,了解并注意检测过程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才能让自我检测真正发挥作用。无论检测结果如何都可能给检测者带来一定心理压力,在必要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当然,在生活中,我们也不要心存侥幸,应时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给病毒可乘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