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浩  单位:四川省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15
713

医院急诊室的常见场景:中老年人突发剧烈胸痛送医,检查结果是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追问病史,他们大多长期受“三高”困扰。“三高”是血管“隐形杀手”,损害心血管系统,心梗是其凶险“终极武器”之一。统计显示,“三高”人群心梗风险是普通人群的3-5倍,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三高”人群做好以下3件事,可有效降低心梗风险,为心脏筑牢防线。

一、严格控制“三高”指标,给血管“减压”

“三高”诱发心梗,核心是对冠状动脉持续损伤。高血压冲击血管壁致内皮受损,高血脂使脂质沉积形成斑块,高血糖损伤内皮细胞加速斑块形成和血管狭窄。斑块不稳定破裂、脱落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引发心梗。因此,严格控制“三高”指标是降低心梗风险的基础。

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除遵医嘱服药,还要减少钠盐摄入(每天不超5克),增加钾摄入(多吃蔬果),同时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以稳定血压。

高血脂患者重点是控制LDL-C水平,“三高”人群应控制在2.6mmol/L以下,患冠心病等疾病需控制在1.8mmol/L以下。饮食上减少动物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食物,必要时遵医嘱服降脂药。

高血糖患者要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不超10.0mmol/L。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药物治疗实现,饮食控制总热量,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质摄入,同时定期监测血糖并调整治疗方案。

二、改善生活方式,给心脏“加油”

不良的生活方式是“三高”和心梗的重要推手,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则能为心脏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降低心梗风险。

坚持适量运动是保护心脏的有效方式。运动能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管弹性、控制“三高”。“三高”人群适合温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每周3-5次,每次约30分钟。运动强度应适中,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前后要做好热身和放松。冠心病患者运动前应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

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除“三高”饮食控制外,要均衡饮食、食物多样化。多吃有益心脏的食物,如深海鱼、深色蔬果、全谷物等。同时,要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增加心梗风险,过量饮酒会损害心脏。

管理好情绪和压力也很重要。长期不良情绪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梗。“三高”人群要调整情绪、保持乐观心态,可通过听音乐、旅游等释放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三、定期监测和体检,给健康“把关”

“三高”人群的病情往往比较隐匿,很多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容易忽视病情的进展。定期监测和体检能及时发现问题,为健康“把关”,避免心梗等严重后果的发生。

定期监测“三高”指标是基础。高血压患者应每天测量血压,记录血压变化;高血脂患者每3-6个月检查一次血脂;高血糖患者要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必要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了解近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通过监测,能及时发现指标的异常波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也很重要。“三高”人群每年应进行一次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脏的电活动情况;每2-3年进行一次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有胸痛、胸闷等症状的人,还需要进行冠状动脉 CT 或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或堵塞。

此外,还要关注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心梗发生前,往往会出现一些先兆症状,如胸部不适、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部分人还会出现左肩、左臂、颈部、下颌等部位的放射痛。“三高”人群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