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孩子张开小嘴露出黑洞洞的牙齿,家长们往往既心疼又着急。数据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高达70.9%,蛀牙不仅会引发牙痛、影响咀嚼,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恒牙发育异常。其实,只要从小培养3个关键护理习惯,就能为孩子的牙齿撑起“保护伞”。
科学刷牙及使用牙线:让每颗牙齿都洗个澡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乳牙会换牙,刷牙随便应付就行,这其实是误区,乳牙蛀坏会影响恒牙胚发育,还可能引发疼痛、咀嚼困难,甚至影响孩子说话和心理健康。而正确刷牙及使用牙线是预防蛀牙的第一道防线。
(一)选对牙刷和牙膏
给孩子选牙刷要遵循“小头软毛”原则,刷头长度不超过2个门牙的宽度,宽度能覆盖2-3颗牙齿,这样能灵活深入口腔角落;刷毛要选柔软的圆头尼龙毛,太硬容易损伤稚嫩牙龈,太软又刷不干净,比如2-3岁幼儿可以选择刷头长度约2.5厘米、刷毛柔软的婴幼儿专用牙刷,4-6岁孩子则可换成稍大一点、刷毛更密集的儿童牙刷。
牙膏的选择也有讲究,3岁以下儿童应使用含氟量不超过500ppm的婴幼儿专用牙膏,每次用量控制在米粒大小;3岁以上孩子可以使用含氟量500-1100ppm的儿童牙膏,用量约豌豆大小。氟元素能增强牙齿抗酸能力,但过量摄入可能导致氟斑牙,所以要严格控制用量。
(二)掌握巴氏刷牙法
巴氏刷牙法是最适合儿童的刷牙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度角指向根尖方向,按压在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的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毫米,每次只刷2-3颗牙,再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刷牙时要注意,牙齿的内侧面、外侧面和咬合面都要刷到,每个面至少刷30秒,整个刷牙过程不少于2分钟。
刚开始孩子可能掌握不好,家长可以手把手教,或者通过有趣的刷牙儿歌、动画,帮助孩子养成每天早晚刷牙的习惯。
(三)科学使用牙线
正确刷牙仅可以清洁牙齿的表面,而牙齿之间的缝隙仍旧藏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及细菌,而这些“卫生死角”只有牙线才能深入清理,那么该如何正确帮孩子使用牙线呢?首先可以选择儿童专用的牙线棒,将牙线棒对准牙齿缝隙后轻轻划入牙缝,接着紧贴一边的牙面轻拉牙线上下摩擦,将牙缝间的残渣轻轻剔出,全部牙缝清理完后用清水漱口,刷完牙再用牙线清理,可以起到1+1>2的效果。
合理饮食:给牙齿“减负”
孩子爱吃的糖果、饼干、果汁等,都是牙齿的“隐形杀手”,这些食物含有大量糖分,口腔中的细菌会分解糖分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表面的牙釉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蛀牙,因此,控制孩子的饮食,减少糖分摄入至关重要。
(一)控制含糖食物摄入
尽量少给孩子吃糖、巧克力、蛋糕等高糖零食,如果孩子想吃,可以控制进食的频率,选择在饭后食用,减少糖分在口腔内的停留时间,对于果汁,建议稀释后饮用,且每次饮用不超过150毫升,可以多给孩子准备新鲜水果,让孩子直接咀嚼,既能补充维生素,又能通过咀嚼锻炼牙齿,还能促进唾液分泌,中和口腔酸性。
(二)多吃护牙食物
有些食物对牙齿健康有益,比如富含钙的牛奶、奶酪,能增强牙齿硬度;富含膳食纤维的芹菜、胡萝卜,在咀嚼过程中可以清洁牙齿表面;富含维生素C的橙子、猕猴桃,有助于维持牙龈健康,家长可以将这些食物合理搭配到孩子的日常饮食中,既保证营养均衡,又能保护牙齿。
定期检查:防患于未然
即使做好日常护理,也不能完全杜绝蛀牙的发生,因此,定期带孩子看牙医非常必要。建议孩子从长出第一颗乳牙开始,就每半年到正规口腔医院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牙医有许多措施可以帮助预防龋齿,常见措施是定期涂氟和窝沟封闭。涂氟是在牙齿表面涂上一层氟化物,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定期涂氟可以帮助牙齿再矿化,降低龋坏概率。窝沟封闭是用高分子材料把牙齿的窝沟填平,使食物残渣和细菌无法进入,从而预防窝沟龋;这些措施都能有效降低儿童蛀牙的发生率。
儿童蛀牙虽然常见,但只要家长重视起来,帮助孩子养成科学刷牙、合理饮食、定期检查这3个良好的护理习惯,就能大大降低蛀牙的风险,让孩子拥有一口健康洁白的牙齿,绽放自信灿烂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