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生活中,磕磕碰碰难以避免,头皮是人体血供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很容易因意外受伤导致头皮破损出血。面对“头破血流”的场景,很多人会陷入慌乱,甚至因为错误处理方式引发更严重的后果。正确的急救措施不仅能减少感染风险,还能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本文梳理了头皮外伤急诊处理的相关知识,以便您在紧急情况下科学应对。
一、头皮外伤常见类型
常见的头皮外伤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擦伤
这是比较轻微的情况,多是头皮表面与粗糙物体摩擦,导致表皮破损,一般伤口较浅,出血较少。
2.裂伤
通常由锐器切割或钝器撞击造成,伤口边缘不整齐,出血较多。若伤口污染严重或深达骨膜,可能合并颅骨损伤。
3.撕脱伤
多因头发被卷入高速运转的机器等原因,导致头皮部分或全部从颅骨表面撕脱,伤情严重,出血量大且疼痛剧烈。易引发失血性休克。
4.头皮血肿
受伤后头皮下出现局限性隆起,按起来有波动感,根据血肿的位置又可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其中皮下血肿范围小,质地硬;帽状腱膜下血肿范围广,可蔓延至整个头顶;骨膜下血肿常伴颅骨骨折,血肿局限在骨缝范围内。
紧急处理的方法
当头皮外伤发生时,第一时间需要保持冷静,伤者和周围人都要尽量平复情绪,过度慌乱可能因错误操作加重伤情。
第一步应当迅速采取按压止血措施。这是处理头皮外伤出血最关键的步骤。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毛巾或衣物等按压在伤口处,力度要适中,以能止血但不造成额外疼痛为宜。持续按压10-15分钟,一般的小出血都能得到控制。如果伤口较深或面积较大,单纯按压效果不佳时,可以用绷带或布条在伤口周围适当加压包扎,但注意不要勒得太紧,以免影响头部血液循环。第二步要进行科学清创。用生理盐水或干净的清水轻轻冲洗伤口,去除表面的污垢、泥土等异物,但不要用力揉搓,避免损伤伤口组织。用双氧水或碘伏消毒周围皮肤,但须避免直接刺激伤口。如果伤口很深、有异物嵌入难以清除,或者出血持续无法止住,不要强行清洁,应直接前往医院处理。
三、常见处理误区
在头皮外伤处理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误区,了解并避免这些误区,才能保障伤者的健康。在伤口上撒香灰、草木灰等来止血是非常错误且危险的做法。这些物质不仅无法有效止血,还可能携带大量细菌和杂质,导致伤口感染,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破伤风等疾病。还有人受伤后立刻用酒精、碘伏等刺激性较强的消毒剂直接涂抹伤口,此类消毒剂会刺激伤口神经,引起剧烈疼痛,还可能损伤伤口内的健康组织细胞,影响伤口愈合。正确的做法是在初步清洁后,用碘伏等温和的消毒剂对伤口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并使用医用无菌材料对伤口进行包扎。须注意的是,伤口并非包扎得越紧越好,过度包扎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不利于伤口恢复。
四、特殊人群处理要点
儿童患者因哭闹可能加重出血,可通过玩具、零食等分散其注意力,且儿童头皮撕脱伤的再植成功率较成人更高,应尽早就医;老年患者常伴有动脉硬化,止血时间延长,需加强血压监测以防休克;对于长发女性,处理时应剪除伤口周围头发,注意保留离断毛囊以便修复,避免使用橡皮筋扎发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
五、就医后的注意事项
头部外伤发生后应尽快到医院进行处理,就医后的护理也不能忽视。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服用消炎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如果伤口出现红肿、疼痛加剧、发热、渗液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复诊。还需注意规范预防破伤风感染。在饮食方面,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伤口愈合。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头部碰撞的风险。
头皮外伤作为临床常见急症,掌握规范的现场急救流程与科学处理原则,对于降低继发感染风险、减轻创伤程度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正确的急诊处理方法,保持冷静,才能在意外发生时妥善应对,将伤害降到最低。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