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茂林  单位:泸州市古蔺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14
3133

你是否经常在清晨醒来时感到头痛、口干,白天又总是昏昏欲睡?或者身边人抱怨你夜间打鼾声震天,甚至会突然停止呼吸?这些看似常见的睡眠问题,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健康隐患——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发出警告。这种疾病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悄悄损伤心脑血管、代谢系统,甚至增加意外风险。今天,我们就用通俗的语言,带你全面了解这个“夜间隐形杀手”。

什么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简单来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人在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睡眠时口鼻气流停止10秒以上,每晚发作次数超过30次,或每小时发作5次以上,就可确诊。

根据病因,它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最常见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占病例的90%以上,多因咽喉部肌肉松弛、扁桃体肥大、肥胖等导致气道狭窄或堵塞;另一种是“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因大脑呼吸中枢功能异常,无法正常发出呼吸指令,相对少见。

很多人误以为“打鼾就是睡得香”,其实严重打鼾往往是该病的典型信号。如果打鼾时伴随呼吸突然中断、憋醒、翻身等情况,就要高度警惕了。

这些症状提示你可能患病

除了夜间打鼾、呼吸暂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还有很多容易被忽视的表现,需特别留意:

夜间症状:入睡困难、频繁翻身、夜尿增多(一晚2次以上)、睡眠中憋醒、流口水等。这是因为呼吸暂停时身体缺氧,大脑会频繁“唤醒”身体调整呼吸,导致睡眠片段化。

白天症状:晨起头痛(缺氧导致脑血管扩张)、白天极度嗜睡(哪怕睡够8小时也总犯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甚至情绪暴躁、焦虑。

长期忽视可能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甚至夜间猝死。作为司机的患者还可能因白天嗜睡增加交通事故风险。

哪些人是高发人群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非“专属疾病”,但以下人群风险更高:

1. 肥胖人群:体重指数(BMI)≥28的人,颈部脂肪堆积会压迫气道,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2. 上气道结构异常者:如扁桃体肥大、鼻中隔偏曲、腺样体增生、小颌畸形等,会先天或后天导致气道狭窄。

3. 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肌肉松弛,气道支撑力下降,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明显升高。

4. 男性: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2-3倍,可能与激素差异、脂肪分布(男性更易堆积在颈部)有关,女性绝经后风险会上升。

5. 不良生活习惯者:长期吸烟(刺激气道黏膜水肿)、酗酒(抑制呼吸中枢)、熬夜、缺乏运动的人,患病风险也会增加。

如何诊断和治疗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到睡眠医学科或呼吸科就诊,通过“多导睡眠图”(PSG)确诊——这是诊断的“金标准”,需在睡眠监测室记录睡眠时的呼吸、血氧、脑电等数据,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制定,常见方法包括:

1. 生活方式调整:肥胖者减重5%-10%即可明显改善症状;戒烟戒酒,避免睡前服用镇静药物;侧卧睡眠可减少气道阻塞(可在背部放个枕头辅助固定睡姿)。

2.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中、重度患者的首选治疗,通过面罩持续输送气流,撑开狭窄的气道,保持呼吸通畅。刚开始使用可能有些不适,但适应后睡眠质量会显著提升。

3. 口腔矫正器:适用于轻、中度患者,由口腔科定制,睡觉时佩戴,可将下颌向前推,扩大气道空间。

4. 手术治疗:针对扁桃体肥大、鼻中隔偏曲等结构性问题,通过手术切除或矫正来拓宽气道,但术后需配合生活方式调整,避免复发。

总结

别让睡眠“偷走”健康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看似只是“睡不好”,实则是全身健康的“隐形威胁”。它的可怕之处在于,很多人因忽视而延误治疗,直到出现高血压、心脏病等并发症才就诊。

如果你或家人有频繁打鼾、白天嗜睡等症状,千万别抱有“忍忍就好”的心态。及时就医、科学干预,才能让睡眠回归安稳,守护全身健康。记住:好的睡眠不是奢侈品,而是健康的基石——别让夜间的每一次呼吸暂停,悄悄消耗你的生命活力。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