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术后放疗是控制病情、降低复发风险的重要手段,但放疗过程中,射线可能会对皮肤造成一定刺激,出现发红、干燥、瘙痒甚至破损等问题。做好放疗区域的皮肤护理,不仅能减轻不适,还能避免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放疗进程。以下这些实用技巧,帮你平稳度过放疗期,让皮肤护理更安心。
放疗前:提前做好“皮肤防护准备”
放疗开始前,皮肤处于相对健康状态,提前做好防护能为后续护理打下基础:
• 保持皮肤清洁,但避免过度清洗:放疗区域的皮肤可用温水轻轻擦拭,不要用肥皂、沐浴露等刺激性清洁用品,也不要用力搓揉。清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吸干水分,避免摩擦。
• 避免皮肤受伤:放疗前尽量穿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衣物对皮肤的摩擦;避免在放疗区域贴胶布、涂抹刺激性药膏,也不要抓挠、刮伤皮肤,防止皮肤屏障受损。
• 做好防晒:如果放疗区域在胸部等暴露部位,外出时要注意防晒,可穿长袖衣物遮挡,避免阳光直射(紫外线会加重皮肤损伤),不要使用防晒霜(可能影响放疗效果,需遵医嘱)。
放疗中:重点关注“皮肤变化”,及时处理不适
放疗期间,皮肤会逐渐出现一些反应,不同阶段的护理重点不同,需细心观察并应对:
• 轻度反应(发红、干燥):放疗几次后,皮肤可能像被太阳晒过一样发红,或出现干燥、脱屑。这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医用保湿剂(如含维生素E、羊毛脂的润肤霜),保持皮肤滋润。涂抹时动作要轻柔,用手掌轻轻拍打吸收,不要用力涂抹。
• 中度反应(瘙痒、灼热):若皮肤出现瘙痒,千万不要用手抓挠(可能导致破损感染),可轻轻拍打缓解,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痒药膏。感觉灼热时,不要用冰块或热水敷,保持皮肤凉爽即可,也可适当暴露皮肤,让其透气。
• 出现水泡或破损:如果皮肤出现水泡,不要自行挑破,需及时告知医生,由医护人员处理(如涂抹药膏、包扎保护)。破损期间要避免接触水,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放疗后:持续护理,帮助皮肤“修复复原”
放疗结束后,皮肤的修复需要一段时间,仍需做好护理,避免遗留问题:
• 继续保湿,巩固修复:放疗结束后1-2周内,皮肤可能仍有干燥、敏感,需继续使用医用保湿剂,直到皮肤完全恢复正常。
• 避免刺激,耐心等待:放疗后1个月内,放疗区域的皮肤仍较脆弱,要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酒精、香料类护肤品),不要在该区域进行热敷、按摩或纹身,也不要穿紧身衣物。
• 观察长期变化:少数人放疗后可能出现皮肤色素沉着(颜色变深),这通常会逐渐消退,无需过度担心。若出现皮肤变硬、持续疼痛或异常肿块,需及时就医检查。
这些“禁忌”要牢记,避免加重皮肤损伤
• 不要在放疗区域使用含金属成分的护肤品或药膏(可能影响放疗射线分布)。
• 放疗期间及结束后1个月内,不要游泳(泳池水可能含有消毒剂,刺激皮肤)。
• 不要在放疗区域剃毛(若必须脱毛,需咨询医生,避免使用剃刀刮伤)。
• 不要自行涂抹偏方(如草药、牙膏等),以免加重皮肤反应。
乳腺癌术后放疗期间的皮肤护理,关键在“细心”和“耐心”。每个人的皮肤反应不同,只要按照医生的指导,做好清洁、保湿、防晒和防护,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就能最大限度减轻皮肤不适,确保放疗顺利进行。记住,皮肤的小小变化都值得关注,有问题及时和医护人员沟通,他们会为你提供最适合的护理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