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永芳  单位:北流市人民医院 肾内科  发布时间:2025-07-02
4

上厕所时发现尿液表面浮着一层细密泡沫,很多人会下意识冲水了事,却不知这可能是肾脏发出的求救信号。当尿泡沫长时间不消散,很可能与蛋白尿相关,这是肾脏滤过功能受损的典型表现。掌握肾内科专业的观察与护理方法,能帮你及时捕捉肾脏健康的异常警报。

一、泡沫密码:尿液表面的健康晴雨表

正常尿液因含有少量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张力较低,排尿时产生的泡沫少且容易消散。而当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异常升高时,会改变尿液表面张力,形成细密、不易破裂的泡沫,类似啤酒沫或洗衣粉水的泡沫状态。这种泡沫通常会在马桶中持续10分钟以上不消退,尤其是早晨第一次排尿时更为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尿泡沫都是蛋白尿所致。饮水过少导致尿液浓缩、尿道分泌物增多、性生活后精液残留等生理因素,也可能使尿液出现泡沫,但这类泡沫一般较大、数量较少且消散较快。此外,糖尿病患者因尿液中糖分增多,也可能产生泡沫,但多伴有尿量增多、口渴等其他症状。学会分辨泡沫特征,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蛋白尿的关键。

二、肾脏危机:蛋白尿背后的滤过膜破洞

健康的肾脏如同精密的过滤器,肾小球滤过膜能阻挡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入尿液。当肾脏受到疾病侵袭,如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等,滤过膜的屏障功能会被破坏,原本不该漏出的蛋白质便进入尿液,形成蛋白尿。这就像渔网出现了破洞,本该留在体内的蛋白质趁机溜走。

蛋白尿不仅是肾脏疾病的信号灯,更是加速肾功能损伤的推手。持续的蛋白质漏出会刺激肾小球和肾小管,引发炎症反应,久而久之导致肾脏纤维化,甚至发展为尿毒症。临床研究表明,早期发现并控制蛋白尿,能显著延缓肾病进展速度,这也是为何肾内科医生将蛋白尿监测视为肾病管理的核心环节。

三、居家监测:三张试纸的肾脏体检

在家中进行简单的尿蛋白检测,能帮助及时发现异常。最常用的是尿蛋白试纸(干化学法),操作时需注意:留取中段尿(排尿过程中中间部分的尿液),将试纸条浸入尿液2秒后取出,根据说明书上的时间与色卡对比。若试纸显示“+”或以上,提示可能存在蛋白尿,需进一步到医院检查。

另一种更准确的方法是留取24小时尿液测定蛋白定量。具体步骤为:弃去早晨起床后的第一次排尿,之后每次排尿收集到干净容器中,直至次日同一时间最后一次排尿,测量总尿量并记录,取少量尿液送检。这种方法能更客观地反映全天蛋白质丢失情况,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剧烈运动、发热、精神紧张等因素可能引起生理性蛋白尿,因此居家监测发现异常后,需在平静状态下复查确认。

四、饮食调控:给肾脏减负的营养方案

一旦确诊蛋白尿,饮食调理是延缓肾病进展的关键措施。蛋白质摄入需遵循优质低蛋白原则: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瘦肉等优质蛋白,这类蛋白质含必需氨基酸丰富,吸收利用率高,能在满足身体需求的同时减少肾脏负担。具体摄入量需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通常建议每公斤体重每天摄入0.6-0.8克蛋白质,可咨询肾内科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

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约一啤酒瓶盖),避免咸菜、酱油、味精等高钠食品。高盐饮食会加重水钠潴留,升高血压,进一步损伤肾脏。限制植物蛋白(如豆类、坚果)的过量摄入,因其含非必需氨基酸较多,代谢后产生的含氮废物较多,会增加肾脏工作负荷。

五、生活管理:守护肾脏的日常防护网

蛋白尿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需贯穿护肾理念。首先要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某些抗生素及不明成分的偏方,这些药物大多通过肾脏代谢,可能直接损伤肾小管。其次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稳定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以下,达标控制能显著减少蛋白尿产生。

日常还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熬夜与过度劳累,因疲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而感染又是诱发肾病加重的常见因素。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肾脏血流,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尿蛋白、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及血压,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能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语

当马桶中持续不消的泡沫敲响健康警钟,不必恐慌但需足够重视。从学会观察泡沫特征到掌握居家监测方法,从科学饮食调控到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一个护理细节都是守护肾脏的盾牌。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7-15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6-27
来源:肇庆市高要区...
2025-07-22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