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裕超  单位: 东莞市清溪医院 神经内科  发布时间:2025-07-25
18

在我们的脖子两侧,隐藏着两条关乎生命的 “通道”—— 椎动脉和颈内动脉。它们如同两条重要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为大脑输送氧气和营养。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这两条 “通道” 可能会出现狭窄,就像河道被泥沙堵塞,随时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当狭窄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通过介入手术来 “拆弹”,解除危机。

认识脖子上的“生命通道”

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向上穿行于颈椎的横突孔,最终汇入基底动脉,主要负责为大脑后部、小脑、脑干等重要部位供血。颈内动脉则直接发自颈总动脉,向上进入颅内,为大脑半球前 2/3 和部分间脑供血。这两条动脉一旦发生狭窄,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轻则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重则可能引发脑梗死,导致偏瘫、失语甚至昏迷、死亡。数据显示,约 20% 的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内动脉狭窄有关,而椎动脉狭窄引发的后循环缺血也占脑卒中10%-15%。因此,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两条动脉的狭窄问题,对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

介入手术:精准 “拆弹” 的过程

当椎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较重(通常狭窄率超过 70%,或出现明显脑缺血症状)时,介入手术就成为了重要的 “拆弹” 手段。这种手术无需开颅,通过血管腔内操作,精准清除 “障碍”,恢复血流。

术前准备:明确 “敌情”

手术前,医生会通过一系列检查来明确 “敌情”,包括颈部血管超声、CT 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这些检查能清晰显示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长度以及血管内斑块的性质(是稳定的硬斑块还是易脱落的软斑块)。同时,医生还会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如心脏功能、肝肾功能等,排除手术禁忌证。患者术前需禁食禁水 6-8 小时,避免术中呕吐引发窒息。

术中操作:步步精准

介入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全程保持清醒。

第一步,穿刺血管。医生会选择大腿根部的股动脉作为穿刺点,用穿刺针穿刺血管后,植入导管鞘,建立手术通道。

第二步,导管到位。通过导管鞘将导丝和导管送入血管,在 X 线透视引导下,小心翼翼地将导管送达狭窄的椎动脉或颈内动脉处。这个过程就像在血管里 “驾驶” 着微小的 “探测器”,精准到达目标位置。

第三步,球囊扩张。当导管到达狭窄部位后,将一个未充盈的球囊沿着导丝送到狭窄处,然后通过导管向球囊内注入造影剂,使球囊膨胀,挤压狭窄部位的斑块,拓宽血管管腔,改善血流。

第四步,支架植入。对于严重狭窄或球囊扩张后可能出现血管弹性回缩的情况,医生会在扩张后的血管内植入支架。支架是一种金属网状结构,植入后会撑开血管壁,保持血管通畅,防止再次狭窄。手术过程中,医生会不断通过造影确认血管通畅情况,确保手术效果。

术后护理:巩固 “战果”

手术后,患者需要平卧休息,穿刺部位需压迫止血 6-8 小时,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穿刺点出血。同时,要密切观察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以及肢体活动、语言功能等情况,警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表现为头痛、血压升高)、血管痉挛、支架内血栓等。患者术后还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同时,要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定期复查血管超声或 CTA,监测血管通畅情况。

介入手术的优势与适用人群

与传统的开放手术(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比,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它不需要打开颈部组织,仅通过穿刺即可完成手术,患者术后 1-2 天即可下床活动,住院时间短。不过,介入手术也有其适用人群。

脖子上的 “生命通道” 关乎大脑健康,椎动脉和颈内动脉狭窄就像一颗 “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威胁生命。介入手术作为一种精准、高效的 “拆弹” 手段,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福音。但预防永远大于治疗,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血管检查,守护好这两条重要的 “生命通道”。如果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