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秋冬季节,“感冒”频发,很多人出现鼻塞、发热后都会说“我感冒了”。但“感冒”可能是普通感冒,也可能是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二者虽有相似症状,却是完全不同的疾病,处理方式差异极大,混淆应对可能延误病情或浪费医疗资源。
病原体不同:鼻病毒vs流感病毒
病原体差异,决定了二者症状、传染性和治疗方法的本质不同。普通感冒以鼻病毒为主(占比约50%),还可能是冠状病毒(非新冠)、腺病毒等。这些病毒致病性弱,多在家人、同事间偶尔传染,不会形成流行。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主要是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其中甲型病毒(如H1N1、H3N2)致病性强、易变异,常导致季节性暴发或全球流行。流感病毒传播力极强,可通过飞沫、接触污染物品快速扩散,在学校、办公室等密集场所易在短时间内造成多人感染。
症状大不同:教你快速识别的“关键点”
通过症状对比可快速区分二者,核心差异在“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的轻重。
普通感冒以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为主,全身症状轻。发病初期多为鼻塞、流涕(早期清涕,后期变稠)、打喷嚏,可能伴咽喉干痒、轻微咽痛或咳嗽;一般无高热,若发热多在38℃以下,持续1-2天,很少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不影响日常活动,病程5-7天可自行缓解。流感以全身症状剧烈为典型,呼吸道局部症状轻。发病急骤,常突然高热(39-40℃),持续3-5天,伴明显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部分人有畏寒、寒战、恶心呕吐;而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甚至没有。患者多因全身不适无法工作学习,病程1-2周,老人、儿童等人群易引发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简单说:“鼻塞流涕重,全身症状轻”多是普通感冒;“高热酸痛重,鼻塞流涕轻”大概率是流感。
治疗有区别:对症支持 vs. 抗病毒特异治疗
因病原体不同,二者治疗原则截然不同,忌“一刀切”用药。
普通感冒无特效抗病毒药,治疗以“对症支持、缓解症状”为主。鼻塞严重可用生理盐水洗鼻或鼻用减充血剂;咽痛可含润喉片;咳嗽明显可选用止咳药;发热低于38.5℃时可用温水擦浴、减少衣物散热,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无需用抗生素,也不必盲目输液,休息、多喝水、清淡饮食即可恢复。
流感治疗核心是“尽早用抗病毒药物”,发病48小时内用药,能显著缩短病程、降低重症风险。常用药为奥司他韦、扎那米韦,需遵医嘱使用;错过48小时,症状严重或高危人群如老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仍建议用药,减少并发症。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需立即就医。
预防是关键:疫苗的价值与日常防护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二者预防重点不同。
流感预防核心是接种流感疫苗,这是最有效手段。因病毒每年变异,需每年接种,建议9-11月完成,重点人群包括60岁以上老人、5岁以下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及医务人员。接种后可降低70%-90%发病风险,即使感染,症状也更轻、病程更短。
普通感冒因病原体多样且无疫苗,预防以“日常防护”为主,流感也可通过这些措施减少传播:勤用肥皂或洗手液并使用流动水洗手,避免揉眼摸鼻;人员密集场所戴口罩;室内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避免近距离接触患者,家人患病需隔离(分餐、戴口罩);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
普通感冒和流感虽几字之差,却在多方面完全不同。学会科学区分,才能对症应对,既不轻视流感风险,也不夸大普通感冒危害,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