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颈癌作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年龄小于35岁的患者明显增多。不过,它也是目前人类所有癌症中唯一可以通过早期预防和治疗消灭的癌症。做好预防工作,能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风险;而对于需要放疗的患者,精准实施放疗则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宫颈癌的预防措施
HPV疫苗接种
绝大多数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尤其是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已知的高危型HPV包括HPV52、58、16、18、31、33、35、45等,其中HPV16、HPV18、HPV52、HPV58是中国女性易感染的型别。接种HPV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及HPV感染相关疾病,它是迄今为止所有恶性肿瘤中唯一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的。
目前国内外上市的HPV疫苗有二价、四价、九价。二价疫苗包含16、18两个高危亚型;四价疫苗包含16、18两个高危亚型以及6、11两个低危亚型;九价疫苗包含16、18、6、11、31、33、45、52、58九个亚型,能提供更广泛的保护,可预防90%左右的宫颈癌。需要注意的是,接种过HPV疫苗后仍需定期做宫颈癌筛查,因为疫苗并不能覆盖所有HPV亚型,无法做到100%的保护。
定期宫颈癌筛查
宫颈癌的筛查包括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必要时可行阴道镜检查取活检行病理检查。随着宫颈癌防癌筛查的普及,更多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因此有所下降。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除了高危型HPV感染,早婚、早育、多个性伴侣、吸烟、口服避孕药、免疫力低等也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因此,女性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高危性行为,增强自身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早期的宫颈癌通常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阴道出血、阴道排液、白带异常,如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可出现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腰痛、尿频、尿血、下肢肿痛等,也有可能会转移至肝、肺、骨等,引起相应症状。
如确诊宫颈癌,需规范治疗,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约70%宫颈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放疗的精准实施
对于宫颈癌患者,放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适用范围广,各期均可使用,疗效好。宫颈癌的放疗包括体外照射及腔内照射,两者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
体外照射
体外照射是在体外利用放射线,针对宫颈原发病灶、周围浸润区域、盆腔淋巴结引流区及转移灶进行照射,也称为远距离照射。它是从不同方向经皮肤照射,穿过一些器官组织,最终集中照射到肿瘤上。这种照射方式能够精准定位肿瘤所在区域,通过合理调节放射线的剂量和照射范围,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腔内照射
腔内照射是将能产生放射线的放射源放入人体的天然管腔内(如子宫腔、阴道),直接对肿瘤进行照射,放射源距离肿瘤近,作用距离短,所以也称为近距离照射。这种方式放疗范围较小,可以用小的照射体积取得最佳的放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局部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等,制定个性化的放疗方案,实现放疗的精准实施。
治疗期间,患者需注重营养支持和心理调节,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早发现、早治疗、规范治疗与定期随访,是宫颈癌患者控制疾病、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