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桔  单位: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18
452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为许多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希望。然而,这种“借力打力”的治疗方式也可能引发免疫系统攻击正常组织,导致特殊的不良反应。早期识别和处理这些反应,是保障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的关键。

免疫治疗为何会伤及自身?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的工作原理是解除免疫系统的“刹车装置”,让T细胞更活跃地攻击肿瘤。但被过度激活的免疫细胞可能无法准确识别敌我,导致“友军误伤”。这种不良反应具有以下特点:

延迟性:多在治疗开始后2-3个月出现

全身性:可能累及皮肤、肠道、肝脏、肺等多个器官

隐匿性:早期症状常类似普通感冒或慢性病

六大危险信号的识别

1.皮肤反应(最常见,约30%-40%)

早期表现:

瘙痒但无皮疹

局部皮肤出现斑丘疹(类似麻疹)

口腔黏膜白斑或溃疡

进展征兆:

全身性红皮病(皮肤大面积发红脱屑)

出现大疱性皮炎(皮肤起水疱)

2.消化道反应(发生率20%-30%)

预警信号:

每日排便次数增加2次以上

粪便性状改变(水样便、黏液便)

轻微腹痛持续超过24小时

危险信号:

便血或黑便

24小时腹泻≥6次

3.肝脏损伤(发生率5%-10%)

初期症状:

无明显不适

尿液颜色加深(浓茶色)

眼白轻微发黄

检查异常:

谷丙转氨酶(ALT)>3倍正常值

总胆红素>2mg/dL

4.内分泌紊乱(发生率10%-15%)

甲状腺功能异常:

怕冷/怕热交替

体重骤增或骤减

颈部压迫感

垂体炎:

严重乏力(卧床无法起身)

持续低血压(<90/60mmHg)

5.肺部炎症(最致命,发生率2%-5%)

早期线索:

干咳超过1周

轻微活动后气促(如刷牙时喘息)

夜间平卧呼吸困难

典型表现:

血氧饱和度<95%(静息状态)

胸部CT显示“毛玻璃样改变”

6.心脏损伤(罕见但凶险)

报警症状:

突发胸痛放射至左肩

心跳>120次/分或<50次/分

双下肢水肿进行性加重

分级护理策略

1.轻度反应(1级)

处理原则:

继续免疫治疗

局部对症处理

具体措施:

皮疹处涂抹氢化可的松软膏

每日口服补液盐防治腹泻脱水

甲状腺功能减退者补充左甲状腺素

2.中度反应(2级)

处理原则:

暂停免疫治疗

启动激素治疗

干预方案:

泼尼松0.5-1mg/kg/d口服

肝功能异常者加用谷胱甘肽

心肌损伤时绝对卧床休息

3.重度反应(3-4级)

处理原则:

永久停用免疫治疗

住院强化治疗

抢救措施:

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2g/d静脉滴注)

免疫抑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

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支持

家庭护理黄金守则

1.症状监测日记

每日记录:

体温、脉搏(晨起测量)

排便次数与性状(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

皮肤变化部位与面积(拍照对比)

2.生活管理要点

饮食调整:

腹泻期选择低渣饮食(白粥、馒头)

肝脏损伤时限制动物内脏、肥肉

口腔溃疡者饮用常温果蔬汁

活动指导:

心肌炎患者活动强度≤散步

间质性肺炎患者练习缩唇呼吸

乏力明显者采用“坐位淋浴”

3.环境控制

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50%-60%

每日紫外线消毒房间30分钟

床单被罩选用100%棉质面料

预防性管理措施

1.治疗前筛查

基线检查: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肺功能

风险基因检测:HLA-DQB1等位基因携带者慎用

2.周期监测方案

每2周:血常规、肝肾功能

每4周:甲状腺功能、心肌酶谱

每12周:胸部CT平扫

3.疫苗接种禁忌

治疗期间禁止接种活疫苗(如麻疹疫苗)

治疗结束6个月后可接种灭活疫苗

何时需要紧急就医?

出现以下任一情况应立即就诊:

1.呼吸困难伴口唇发绀

2.持续胸痛超过20分钟

3.意识模糊或抽搐

4.24小时尿量<400 mL

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管理如同“走钢丝”,需要精准把握干预时机。患者和家属应建立“症状零容忍”意识,既不过度紧张,也不麻痹大意。记住: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是化解免疫风暴的关键。医护团队永远是您最坚实的后盾,共同守护这场免疫系统与肿瘤的“智能博弈”。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