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师少春  单位:陆丰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深汕中心医院)共建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17
138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因脑部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的急性疾病。它发病急、进展快,若未及时救治,轻则致残,重则危及生命。作为神经外科医生,我见过太多因忽视预警信号而错失黄金救治时间的患者。今天,我想用最直白的方式,带大家认清脑卒中的真面目,并学会如何科学应对。

脑卒中:沉默的健康杀手

脑卒中分为两种类型——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脑部血管被血栓堵塞(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房颤形成的血栓),脑组织 “断血断氧”。

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脑部血管破裂(如高血压导致的微小血管破裂、动脉瘤破裂),血液压迫脑组织。

脑卒中高危人群

基础疾病人群:高血压(最重要危险因素,血压长期≥140/90mmHg 需警惕)、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会损伤血管)、高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房颤(易形成心脏血栓,随血流堵塞脑血管);

不良习惯人群:长期吸烟(尼古丁损伤血管内皮)、酗酒(酒精升高血压、诱发心律失常)、熬夜(打乱血管调节节律)、久坐不动(导致肥胖、血脂堆积)、高盐高脂饮食(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特殊人群:年龄≥55 岁(血管弹性随年龄下降)、有脑卒中家族史(遗传因素增加风险)、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长期精神压力大(血压波动频繁)。

识别信号:记住“FAST”原则

脑卒中常规采取颈动脉超声、头颅MRI+DWI+MRA、CT+CTA检查,特殊人群可能需要DSA检查。取栓手术:通过导管介入技术取出中大血管内的血栓,或者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手术开通血管,适用于中大血管闭塞。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为4.5小时,取栓治疗为6小时(极少部分患者可延长到24小时)。

只要出现以下任意一种症状,立刻拨打 120,不要抱有 “等一等就好” 的侥幸心理 —— 哪怕症状几分钟后缓解,也可能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卒中的 “预警信号”,必须及时就医检查——F(Face)脸歪:一侧面部下垂,微笑时不对称;A(Arm)手无力:一侧手臂无法抬起或麻木;C(Speech)说话不清:口齿含糊、无法表达或理解语言;T争分夺秒:立即就医,切勿拖延。

其他预警信号:突发剧烈头痛、眩晕、呕吐、视力模糊、平衡障碍等。

急救误区:这些行为可能致命

自行服药:阿司匹林可能加重出血性脑卒中。意识障碍患者服用安宫牛黄丸可能导致窒息等。

等待观察:症状可能短暂缓解(TIA,小中风),但未来72小时内复发风险极高。

盲目搬运:患者应平躺,头部稍抬高,避免剧烈晃动。

喂食喂水:意识不清时可能引发窒息。

正确做法:保持患者安静,记录发病时间,尽快送至具备卒中中心的医院。

治疗:时间就是大脑

溶栓治疗:静脉注射溶栓药,溶解血栓,恢复血流。

取栓手术:通过导管取出中大血管内的血栓,适用于中大血管闭塞。

控制血压/血糖:预防再出血或梗死扩大。

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可最大限度恢复功能,包括物理治疗、语言训练等。

关键点:越早治疗,脑细胞死亡越少,后遗症越轻。

预防:从生活细节做起

控制“三高”: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遵医嘱服药。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多吃蔬菜、全谷物、鱼类。

戒烟限酒:吸烟者脑卒中风险增加2倍,酒精每日不超过1杯。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

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建议筛查心电图、颈动脉超声、头颅MRI+MRA或头颈CTA。

特别提醒:年轻人也要警惕

近年来,脑卒中呈年轻化趋势,30-40岁患者增多。长期熬夜、压力大、久坐不动、高油高糖饮食是主要诱因。年轻人切勿认为“中风是老年病”,一旦出现症状,同样需紧急就医。

脑卒中虽可怕,但90%的病例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预防。作为神经外科医生,我见过太多遗憾:有人因拖延几分钟导致终身瘫痪,有人因忽视小症状错过最佳治疗期。请记住:你的每一次健康选择,都是在为生命“上保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