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聚会欢宴的觥筹交错间,在深夜独酌的放松惬意中,酒精似乎成为人们释放压力、增添欢乐的“好伙伴”。然而,当我们沉醉于酒精带来的短暂愉悦时,往往忽略了它对精神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长期饮酒不仅会损害身体器官,还可能悄然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精神和行为问题,这些隐形伤害远比酒后失态更值得我们警惕。
酒精如何侵蚀精神健康
从医学角度来看,酒精进入人体后,会迅速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进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大脑作为人体的“司令部”,其神经元之间通过复杂的神经递质系统进行信息传递和调控。酒精就像一个 “捣乱分子”,会干扰这一精密的系统。
γ- 氨基丁酸(GABA)是大脑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它能够让神经元“安静”下来,维持神经系统的稳定。酒精会增强 GABA 的作用,使得大脑活动受到过度抑制,这也是饮酒后人们会感到放松、困倦的原因。但长期大量饮酒,大脑会逐渐适应这种过度抑制状态,当酒精代谢后,GABA 的功能无法及时恢复正常,就会出现反跳性的兴奋过度,导致焦虑、失眠等症状。
同时,酒精会影响多巴胺分泌,这种“快乐递质”能带来愉悦感,但长期饮酒会降低大脑对多巴胺的敏感性,导致需要更多酒精来获得同等愉悦,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可能造成酒精依赖。
常见的酒精相关精神问题
1、酒精使用障碍
酒精使用障碍,涵盖酒精依赖和滥用,是最普遍的酒精相关精神疾病。依赖者表现出耐受性增强、戒断症状,如手抖、心慌、焦虑等,并且花大量时间用于获取和饮用酒精,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交。酒精滥用表现为过度饮酒引发的不良后果,如酒后肇事、人际冲突,但未达依赖。全球数亿人受酒精使用障碍困扰。
2、抑郁与焦虑
长期饮酒与抑郁、焦虑症状密切相关。酒精会改变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影响情绪调节功能。饮酒初期,酒精的镇静作用可能会暂时缓解焦虑,但随着酒精代谢,反而会加重焦虑症状,形成 “越焦虑越喝酒,越喝酒越焦虑” 的恶性循环。同时,酒精还会影响睡眠质量,长期睡眠不足又会进一步诱发和加重抑郁情绪。研究表明,酒精使用障碍患者中,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共病率高达 50% 以上。
3、认知功能损害
长期酗酒会对大脑认知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它会破坏大脑的白质和灰质结构,影响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和决策能力。轻度认知损害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严重者可能发展为痴呆,最典型的就是韦尼克 - 科萨科夫综合征,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记忆障碍、虚构等症状,对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4、精神行为异常
部分长期饮酒者还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例如酒精性幻觉症,患者会听到或看到不存在的声音和影像;酒精性嫉妒妄想症患者则无端怀疑配偶不忠,引发家庭矛盾和冲突。这些精神行为异常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如何保护精神健康远离酒精危害
1、控制饮酒量
如果难以完全戒酒,应严格控制饮酒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男性每日纯酒精摄入量不应超过 25 克,女性不应超过 15 克(相当于男性每天不超过 1 两白酒,女性不超过半两白酒)。同时,尽量避免空腹饮酒,饮酒时搭配食物,减缓酒精吸收速度。
2、寻求替代放松方式
面对压力和负面情绪,尝试寻找更健康的放松方式,如运动、冥想、听音乐、与朋友倾诉等。运动能够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和多巴胺,带来愉悦感和成就感,同时还能增强体质;冥想有助于缓解焦虑,提升专注力;与亲友交流分享,能够获得情感支持,减轻心理负担。
3、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酒精依赖或相关精神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动机强化治疗等),帮助患者戒除酒瘾,恢复精神健康。
酒精对精神健康的隐形伤害不容小觑,它就像一颗 “慢性毒药”,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我们的身心健康。为了拥有健康的精神状态和美好的生活,让我们重新审视饮酒习惯,珍爱生命,远离酒精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