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医院做超声检查时,很多人都会注意到医生会在检查部位涂一层凉凉的、黏黏的“胶”。这层“胶”看起来透明,摸起来滑滑的,但不少人心里会犯嘀咕:这东西是什么?对身体有没有害?会不会残留体内?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答这个问题,让大家对超声检查中的这一常见操作有更科学的认识。
超声检查时涂的“胶”到底是什么
超声检查时医生涂抹的“胶”其实是一种医用耦合剂,主要成分是水、甘油和一些添加剂(如防腐剂、稳定剂等)。它的作用是填充探头和皮肤之间的微小空隙,排除空气,使超声波能够顺利传导到人体内部,从而获得清晰的图像。
耦合剂的质地通常是半透明的凝胶状,触感凉凉的,因为它的温度通常比体温低。有些医院会使用常温的耦合剂,而有些医院会使用加热后的耦合剂,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耦合剂对人体有害吗
答案是:正常使用情况下,耦合剂对人体无害。
成分安全。耦合剂的主要成分是水和甘油,这两种物质都是人体可以耐受的。甘油是一种常见的保湿剂,在化妆品、食品甚至药品中都有应用。此外,耦合剂中可能还含有少量防腐剂(如苯扎氯铵)以防止细菌滋生,但这些防腐剂的含量极低,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不进入血液。耦合剂的作用仅限于皮肤表面,它不会被皮肤吸收,也不会进入血液循环。超声检查结束后,医生会用纸巾或纱布擦拭干净,残留的少量耦合剂也会随着皮肤的新陈代谢自然脱落,不会长期留在体内。
无刺激性。医用耦合剂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符合医疗器械的安全标准,通常不会引起皮肤过敏或刺激。极少数人可能对某些成分敏感,比如对防腐剂过敏的人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红疹或瘙痒,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如果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生即可。
为什么一定要用耦合剂
有些人可能会想:既然耦合剂只是“胶”,能不能不用?或者用水代替?实际上,耦合剂的作用非常重要,不能用其他东西替代。
排除空气,提高成像质量。超声波在空气中几乎无法传播,如果探头和皮肤之间有空气,超声波会被反射回来,导致图像模糊或无法显示。耦合剂可以填充这些微小空隙,确保超声波顺利进入人体,从而获得清晰的图像。
减少摩擦,保护皮肤。如果没有耦合剂,探头直接在皮肤上滑动可能会产生摩擦,导致不适甚至皮肤损伤。耦合剂的润滑作用可以减少这种摩擦,让检查过程更舒适。
防止交叉感染。医用耦合剂是经过灭菌处理的,使用它可以避免探头直接接触皮肤可能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医院通常会使用一次性耦合剂包装,进一步确保卫生安全。
耦合剂会不会残留在体内
很多人担心耦合剂会“渗入”皮肤或体内,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耦合剂不会被皮肤吸收。皮肤的最外层是角质层,它的主要功能是屏障作用,防止外界物质进入体内。耦合剂无法穿透角质层,因此不会被皮肤吸收。
检查后会被清理干净。超声检查结束后,医生会用纸巾或纱布擦拭掉大部分耦合剂,残留的少量耦合剂也会随着皮肤的新陈代谢自然脱落。即使有极少量残留,也会通过汗液或皮脂分泌逐渐排出体外,不会长期滞留。
如何减少耦合剂带来的不适感
虽然耦合剂本身无害,但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它凉凉的或黏黏的不太舒服。以下是一些小建议。
提前沟通:如果对耦合剂有顾虑,可以在检查前告诉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操作方式,比如使用加热后的耦合剂或加快擦拭速度。
检查后及时清洁:检查结束后,可以用清水或湿巾擦拭残留的耦合剂,避免长时间停留在皮肤上。
选择正规医院:正规医院的耦合剂质量有保障,使用规范,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不适感。
超声检查时涂抹的“胶”其实是医用耦合剂,它的作用是帮助超声波更好地传导,从而获得清晰的图像。耦合剂的成分安全,不会被皮肤吸收,也不会进入体内,对人体无害。无论是孕妇、儿童还是普通患者,都可以放心接受超声检查。如果对耦合剂有疑问或不适,及时和医生沟通即可。科学的检查和正确的认知能让医疗过程更加安心、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