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士,快帮我叫下医生,我老公又打嗝了——”在医院肾脏病科的病房,有一位尿毒症的患者老陶,频繁呃逆(俗称打嗝),十分痛苦,他坐着打嗝,躺着打嗝,甚至做透析的时候也打嗝——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有时候刚吃完饭,吃进去的东西因为打嗝又重新吐了出来,用了很多的药也不起效,患者和家属都感到非常的痛苦。护士长请来了中医的专科护士蒋老师,帮助他贴了耳穴贴压,神奇的是,打嗝的次数慢慢变少了,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几个月来终于睡了一次好觉。”老陶和家属非常激动,马上写了一封感谢信。
那么,耳穴贴压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它适用于哪些情况?使用时又该注意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它的奥秘吧!
耳穴的“前世今生”
1.中国古代的耳穴智慧
《黄帝内经》(约公元前475~221年)最早记载耳与经络的关系,如“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提出“耳中穴”可治黄疸、癫痫等病。
明清时期,耳针疗法进一步发展,民间常用放血、针刺耳部治疗疾病。
2.现代耳穴疗法的奠基者——法国诺吉尔博士
1957年,法国医生保罗·诺吉尔(PaulNogier)发现耳廓像“倒置的胎儿”,提出“耳穴反射理论”,并绘制了第一张现代耳穴图谱。
20世纪60年代,中国医学界引入诺吉尔的耳针理论,并与传统中医结合,形成“中国耳穴疗法”。
3.国际认可与发展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通过《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于1990年发布标准化耳穴定位,认可耳针疗法对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美国、德国等国家将耳针纳入疼痛管理、戒烟、减肥等非药物疗法。
4.行业标准的颁布
2008年中国发布《耳穴名称与定位》国家标准(GB/T13734-2008),为技术操作提供规范依据。
2019年中华护理学会颁布了《便秘耳穴贴压技术团体标准》。
什么是耳穴贴压?
耳穴疗法是通过耳廓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耳穴贴压(AuricularAcupressure)作为耳穴疗法的一种,是用胶布将药豆(王不留行籽)、磁珠等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一些疾病的目的。
又称耳穴埋豆法、耳穴压豆法、耳廓穴区压迫疗法。
中医认为,耳朵与全身经络、脏腑紧密相连,分布着200多个穴位,对应着人体的各个器官和部位。当人体脏器发生病变时,耳廓相应部位会出现脱屑、变色、压痛敏感等现象,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可疏通脏器的经络,达到行气活血、调节脏器功能的目的。
耳穴贴压的作用
1.调节脏腑功能:刺激耳穴可影响相应器官,改善其功能,如调节胃肠蠕动、缓解心悸等。
2.镇痛消炎:常用于头痛、牙痛、关节痛等,通过刺激神经反射减轻疼痛。
3.调节内分泌:对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有一定改善作用。
4.改善情志问题:如失眠、焦虑、抑郁等,可通过耳穴调节神经系统。
5.辅助戒烟、减肥:通过抑制食欲或缓解戒断反应,帮助行为调整。
耳穴贴压怎么用
(一)适用范围
耳穴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及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包括但不限于:
疼痛类:头痛、颈椎病、腰痛、痛经等。
消化系统:胃痛、便秘、腹泻、消化不良。
呼吸系统: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
神经系统:失眠、焦虑、偏头痛。
内分泌代谢:肥胖、糖尿病辅助治疗、甲状腺功能异常。
其他:高血压、戒烟戒酒、免疫力低下等。
(二)注意事项
尽管耳穴贴压安全有效,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1.禁忌人群
孕妇慎用,尤其避免刺激子宫、卵巢等穴位。
耳部有破损、湿疹、炎症者不宜贴压。
严重心脏病、出血性疾病患者需谨慎。
2.操作规范
贴压前用酒精清洁耳部,避免感染。
按压时力度适中,以轻微酸胀感为宜,避免过度刺激。
3.贴压时间
一般保留3~5天,期间可自行按压加强刺激。
若出现皮肤过敏、瘙痒,应立即取下。
4.配合治疗
耳穴疗法可作为辅助手段,但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或手术治疗。
(三)健康宣教
1.日常保健:经常按摩耳廓(如提拉耳垂、揉搓耳轮)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
2.正确取穴:耳穴定位需专业指导,建议在专业医生、护士或针灸师操作下进行。
3.坚持治疗:慢性病需长期调理,按疗程贴压效果更佳。
4.综合调理:结合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效果事半功倍。
从中国古代的经络学说,到法国的耳穴反射理论,再到现代医学的认可,耳穴疗法跨越千年,成为世界共享的医学智慧。耳穴贴压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以其“简、便、廉、效”的特点,成为现代人养生保健的新选择。
不过,治疗前仍需咨询专业的医生和护士哦,确保安全有效。
小小耳朵,蕴藏健康密码,善用耳穴,让身体更平衡!




